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学位]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现行的农民负担体制有哪些特点?

【答案】农民负担体制是国家对农村经营单位和农民享有各项公共服务的费用收缴与分配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涉及农村财政税收制度、农产品价格管理制度、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制度等。我国现行的农民负担体制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负担体制,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负担主体由社队集体重新转变为农户个人。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国家、集体和农户三者之间是直接分配,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分配关系更为直接。

农民个人分摊负担的形式有三种:

①按承包土地分摊负担;

②按劳动力(或人口)分摊;

③按农民产出的量承担。

(2)原有的公共服务产品,由间接负担变为直接负担,由隐性负担变为显性负担。在现行体制下,农民负担的公共产品转变为农户家庭的直接缴纳。除了缴纳国家税收外,农民还要以乡统筹和村提留的方式分摊公共产品的成本。此外,还有各种不确定的集资和摊派。这种种负担由隐性变成显性后,农民的感觉就直接多了。

(3)粮食等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农副产品的市场流通体制逐步形成。

(4)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作用机制有所减弱。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实行农副产品的价格保护政策,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来增加国家积累的作用逐渐减小。不过" 剪刀差”作为一种隐性的农民负担还没有消除。

2. 怎样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其目标与要求?

【答案】(1)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2)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①“生产发展”是指新农村建设在产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

②“生活宽裕”是指农民生活水平要有实质性提高。

③“乡风文明”是指乡村民俗要倡导新风尚》

④“村容整洁”是指乡村面貌要有新提高。

⑤“管理民主”是指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

3. 农村民间信仰有哪些特征?

【答案】我国的民间信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功利性和世俗性

中国普通民众对复杂深奥的宗教思想往往缺乏探究的动力,他们更关心的是,各种神明对他们现实生活的福祉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一定的宗教活动来不断保有这种福祉。

(2)多神性和包容性

中国民间信仰是一种多神信仰。民间信仰中的神明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宗教系统。多神性的特征导致中国的民间信仰并非一个体系完备的统一的信仰体系,相反是一个诸神混杂的信仰体系,这种多神信仰使得我国民间信仰表现出庞杂但包容的基本形态。

(3)蒙昧性和神秘主义

在科学发展不成熟的古代社会,人们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中许多变幻莫测的现象感到困惑和不解,不能给予理性的科学解释,因而容易采取神秘主义的态度来解释未知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

(4)地方性和统一性

①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只属于自己本地区的地方神,例如各地供奉土地爷、城隍庙,都各不相同,各自的供奉活动和仪式也不尽相同。

②由于中国从很早开始就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和文化格局,因此中国民间信仰也表现出整体的统一性。

4.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哪些形式?

【答案】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合作医疗制度

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现正在走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统筹医疗制度

中国为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恶性发展,提高农民防治大病的能力,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农民防治大病统筹医疗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创建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①工商社会统筹医疗,凡户口在本村、乡的务农、务工、个体工商户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共同参加。

②乡镇企业职工统筹医疗,资金在全村或乡镇各企业统筹,由村或乡(镇)管理,按不同标准筹资和补偿。

③农民工统筹医疗,全乡(镇)务农和务工的农村居民共同参加,按不同标准筹资和补偿,以工补农。

(3)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是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偿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人接受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医疗保险包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其中前者是作为基本保障,后者是作为一种补充。有农民医疗保险、农民住院保险、疾病医疗统筹住院保险等类别》

(4)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

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面推广于20世纪90年代。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单项健康保险制度,同时又是一种推动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补偿和管理制度。

(5)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妇幼(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是中国农村妇幼保健服务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双重性质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抓好产时保健,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5. 中国农村社会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答案】(1)农村社会学从美国传播到中国先于日本,其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美国学者包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进行的示范性传播;其二是中国留学生在欧美国家选学社会学,获得学位后回国从事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推动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扎根和成长。

(2)中国学者早期的农村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赴欧美留学攻读社会学的学子先后回国,有的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扎实地推动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3)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这期间,复旦大学、燕京大学、大夏大学和一些农业院校的社会学系相继开设了农村社会学课程,出版了多种农村社会学教材。

6. 农民负担整治有何意义?

【答案】农民负担整治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为:

(1)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①农民负担是社会发展的“警示器”。适度负担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经济积累;有利于在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集体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在农民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为社区经济发展做贡献;有利于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能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过度负担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减少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最终会制约农村社会的发展。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农民负担重的地区,社会发展越是落后。这是因为,农民负担过重,削弱了农民发展生产的后劲,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时期,均是农民负担适度时期。而农民负担过重时期,则是农村经济大起大落的时期。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过重的农民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负担过重的现象必须得到整治。

(2)增进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民负担过重,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这与基层领导干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