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818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某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竟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同时,还与机遇和政府作用相关。前四个因素相互组合形成一个菱形结构,形似钻石,因此常被称之为“钻石理论”。
(1)在菱形结构中,生产要素包括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为创造的资源。人为创造的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进一步可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就是用较少成本就可以获得的要素,如自然资源、非熟练的劳动力等。高级要素则是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的要素,如熟练劳动力、科技资源等。人为创造的资源、高级要素对于提高竞争力更为重要。因为,一个国家可以用人为创造的资源、高级要素来替代自然资源、基本要素,以弥补其在这方面的不足。
(2)国内需求就是国内市场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包括了需求结构、规模、成长性、高级购买者的压力,以及国际化程度,这些都对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竞争优势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国内市场需求大,就有利于国内竞争,产生规模经济。如果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具有鉴赏、挑剔的能力和习惯,就会迫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提高服务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国际竟争力。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和服务的产业。
(3)对于一个主导产业而言,如果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体系完善且发展水平高,则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包括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竞争程度、创新能力、企业家才能等。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并相互强化,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动态激励环境。
2. 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等),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显示出一定优越性。而对于机械加工、组装等以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品的工业,除了受到提供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外,则更多地受到产品市场及劳动力成本、技术条件等的影响。
(2)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3. 简述帕兰德区位理论和胡佛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异同点。
【答案】(1)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①生产区位布局
帕兰德在韦伯的等费用线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等距离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距离相同的点的连线)、等时间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运送时间相同点的连线)、等商品费用线(某商品所需要的费用相同地点的连线)和等运送费线(特定商品的运费相同地点的连线)等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了运费率与等费用线间的关系,指出,当运费率小恒定时,等费用线就小再是固定间隔的同心圆。假如生产地与市场间的距离无限远,而运费率随距离递减时,总运费将在原料供给地和市场两点达到最低。
②市场区域研究在研究关于市场地域大小如何决定的问题时,帕兰德设计了“直线市场”的简单模型。假定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运费与距离呈比例,这样,某地的价格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该地到消费地的运费。由此,所有方向的价格都将会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而增加。
(2)胡佛的区位理论
①运输费用理论
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主要分为运费结构分析和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分析两个部分。
a. 运费结构
b. 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c. 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
②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选择
送达价格从生产地向外呈放射状,其相同地点的连线即为等送达价格线。同帕兰德分析的一样,消费者是从最低送达价格的供给地购买产品,这样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就是以两个供给地为中心的送达价格相同地点的连线。
(3)异同点
a. 相同点:
他们的理论中都有对韦伯区位论的修改。
b. 不同点:
帕兰德在韦伯的等费用线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等距离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距离相同的点的连线)、等时间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运送时间相同点的连线)、等商品费用线(某商品所需要的费用相同地点的连线)和等运送费线(特定商品的运费相同地点的连线)等概念。在此基础上,
重点关注了运费率与等费用线间的关系,指出,当运费率不恒定时,等费用线就不再是固定间隔的同心圆。
胡佛对韦伯区位理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做了重大改进,他将运费分为场站作业费和线路运输费两个部分,并指出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运费最小区位分析方法。结论表明,在区位三角形内部一般很少存在有最小运费点,相对的在只角形顶点处出现的可能性则较大。
4. 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答案】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如下:
(1)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技术创新能够发现新的原材料,生产出全新概念的产品,或者是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形成相应的生产行业或部门;
②新产品在功能、品质上超过原有产品,使同一生产部门发生内部的分化。其结果,就是新的生产部门的建立,包括生产全新概念的产品的部门和生产新功能、新品质的部门。技术创新通过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
(2)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技术创新对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消费需求变动有着显著的影响。
①技术创新所开发出的新产品,往往能够刺激人们新的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
②技术创新生产出的功能更新、品质更好的产品,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人们争相购买新产品。
③技术创新不断地在揭示原有产品的缺陷,如使用不便、有害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对环境有危害等;
(3)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影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①技术创新直接引起生产方法、经营与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等的变革,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如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的结合方式与比例关系,不同企业之间将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建立相互联系。
②技术创新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就改变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利益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
(4)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①技术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②技术创新使得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