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共采购学822国际公共采购学专业综合之世界经济新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同盟
【答案】经济联盟是指参加国除了达到关税同盟的要求外,并制定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在货币金融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同盟内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一体化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及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2.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3. 汇率目标区
【答案】汇率目标区是指由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即通过协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时,就实行干预。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4. 国际经济秩序
【答案】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国际经济关系领域里各种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5. APEC
【答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
6. 渐进式改革模式
【答案】渐进式改革模式是经济转型中采用的一种改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改革旧体制的过程必须是平缓的、渐进式的过程,以防止经济的激烈震荡。因为突然破坏旧体制在经济上将产生较大负作用。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首先不是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旧体制的废弃上,而要放在培育和引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素,使之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7. 社会市场经济
【答案】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以确保经济发展的永久动力;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以弥补竞争机制带来的副作用。
8. 出口导向型战略
【答案】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地区)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9. 发展中国家
【答案】发展中国家是指原来经济落后,正处在由传统的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过渡的发展过程中的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数过去都是受帝国主义直接统治或控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当前正在为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发展,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而努力。另外,从广义上讲,发展中国家是指除经济发达国家之外的世界上其余一切国家和地区。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二、简答题
11.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答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的新特点主要有:
(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宄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1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答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
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13.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
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①全面性和世界性;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一一技术一一生产一体化;③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④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2)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战后,以电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和不断扩展,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战后各国和整个世界经济的一切发展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这次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引起了生产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推向信息社会。
14.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国家,往往选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竞争能力较弱的国家,则常常选择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因此,发达国家多倡导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则推崇贸易保护主义。
(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如农业、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尚未成长起来的国家,为保护传统产业和促进“幼稚工业”的成长,往往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已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3)本国的经济状况
一般说来,一国国内经济出现严重萧条和失业,对外贸易逆差,国际收支赤字,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竞争力下降,其对外贸易政策就会増加保护主义色彩;反之,其对外贸易政策就会増加自由贸易成分。
(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一般说来,那些同进口商品竞争的行业和与之有生产联系的各种力量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推崇者;相反,以出口商品生产部门为中心参与许多国际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力量,则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一般说来,一国往往对那些政治、外交关系友好、经济上不会构成威胁的国家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商品和技术的出口;而对那些政治或经济上的敌对国家则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