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共采购学822国际公共采购学专业综合之世界经济新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纵向跨国并购
【答案】纵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并购双方一方是原材料供应者,另一方是生产成品购买者。
2.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其中,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除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还规定了成员国对非同盟国家的统一关税率和外贸政策。
3. 企业跨国并购
【答案】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4. 保护贸易政策
【答案】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中,保护贸易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5. 横向跨国并购
【答案】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寡头垄断力量。
6. 出口导向型战略
【答案】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地区)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7. 最不发达国家
【答案】最不发达国家是指某些国际机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所划分的发展中国家类型之一,指经济上最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981年规定的标准是:①按1976到1978年间平均价格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②在GDP 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于③人口识字率在以
下。
8. 休克疗法
【答案】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创立的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激进的方法。后来,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其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通过全面的自由化来实现整体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大规模地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变社会基本经济制度。
9. 新自由主义学派
【答案】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瓦尔特•奥肯、弗兰茨•伯姆等人。其基本思想是:不能让市场过程参与者随意地决定经济活动的形式,国家应当担负起影响整个制度框架和经济活动秩序的重任,因而国家应当奉行“秩序政策”,即确定条件和建立竞争秩序,以便使一个有效而又符合人的尊严的经济体制得到发展。
10.生产国际化
【答案】生产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过程日益突破国界,不断向国际范围延伸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二、简答题
11.如何评价苏联解体前历次经济改革的得与失?
【答案】(1)赫鲁晓夫改革
①赫鲁晓夫改革方面:a. 得:农业政策和体制改革方面,在1958年以前曾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b. 失:由于他的农业増产措施缺乏科学论证,没有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并急于求成,其开垦的荒地土壤迅速退化,化肥不足,重新沦为荒地;其下放给集体农庄的农业机械,由于缺乏维护经费和技术人员,不仅未能发挥效用,而且很快被报废。结果,1959年农业大减产,1963年发生了农业危机。
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a. 得:赫鲁晓夫执政后就开始酝酿改革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且是步步深化;b. 失:改革滋生了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造成了经济混乱。
③政治体制改革方面:a. 得:赫鲁晓夫平反了部分过去根本不敢触及的冤假错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民理应得到的民主权利,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开始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政治局面,法制得到了一定加强;b. 失:分割党组织,将边疆区和州的党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划分为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在短短的两个月中,有85个边疆区和州分别成立了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在基层撤销了3000多个区党委会,由新成立的1538个集体农庄一一国营农场生产管理局党委所取代,这项改革搞乱了全党,使赫鲁晓夫成为众矢之的。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得:勃列日浬夫领导的经济改革对克服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提高经济工作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②失: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为追求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额,忽视产品质量;科技成果应用和技术革新缓慢;基本建设投资效率低、周期长、原材料消耗高等,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于是,苏联从1979开始采取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但实际上,由于旧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这些改革并未产生效果。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以企业为基本环节,以提高计划的效果和发挥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为基本方向,以建立“完整、有效、灵活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企业的经济地位问题上,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者变成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取消指令性计划;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对上级行政部门的依附关系;在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上,由行政手段改为经济手段,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利益关系。
②失:戈尔巴乔夫力图通过改革扭转勃列日浬夫后期形成的经济停滞不前的局面,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且在1989年以后苏联陷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困境之中。其主要表现在:a. 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经济负増长;b. 重要产品减产、商品奇缺,市场供求严重失调;c. 财政状况恶化;d. 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2.“新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其成因是什么?
【答案】(1)“新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经济”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①经济知识化,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増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②经济网络化,是指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效益増大;③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经济知识化、网络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
(2)“新经济”的成因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的来看,可以将这些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革命;②制度创新;③政府干预,美国政府积极而有效的经济调控,对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④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战后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新现象。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有力的鼓吹者和推动者。它以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充分利用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促进了经济发展。
13.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人口多,消耗的资源势必也多。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