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SIMD
【答案】但
单指令多数据)是提高数据并行处理能力的重
功能和
的位宽。
要手段。随着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主流微处理器厂商不断地增加等问题。
2. 线程级并行
【答案】线程级并行(的空闲时间这一问题而引入的。
)技术是针对如何减少处理机执行部件
仍然存在诸多性能瓶颈,如地址不对齐、数据重组和控制相关的向量化(Control flow )
二、简答题
3. 比较
总线和
标准的性能特点。
总线是当前使用的总线,是一个高带宽且与处理器无关的标准总线,又是
【答案】(1
)
重要的层次总线。它采用同步定时协议和集中式仲裁策略,并具有自动配置能力,适合于低成本的小系统,因此在微型机系统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2)正在发展的
标准,追求高端服务器市场的最新
规范,是一种基于开关的体
总线,数
系结构,可连接多达64000个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能替代当前服务器中的据传输率达30GB/S,因此适合于高成本的较大规模计算机系统。
4. CTU 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其概念是什么?
【答案】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机,简称CPU 。其性能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主频:CPU 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
(2)内存总线速度:指CPU 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3)扩展总线速度: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VESA 或PCI 总线接口卡的工作速度;
(4)工作电压:指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5)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对于4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096MB 的物理空间;
(6)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 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
传输的信息量。
(7)主频/时钟周期:CPU 的工作节拍受主时钟控制,主时钟不断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主; 时钟的频率(f )叫CPU 的主频,度量单位是MHz (兆赫兹)、GHz (吉赫兹)
,T=l/f,度量单位是主频的倒数称为CPU 时钟周期(T )
CPU 执行时间=CPU时钟周期数×CPU 时钟周期;
5. 在虚存实现过程中,有些页面会在内存与外存之间被频繁地换入和换出,使系统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 象称为颠簸。请解释产生颠簸的原因,并说明防止颠簸的办法。
【答案】产生颠簸的原因主要有: (1)分配的页面数太少; (2)替换策略不佳。 防止颠簸的办法:
(1)适当增加分配给用户程序的页面数; (2)选取
或更好的替换策略。
6. 总线的一次信息传送过程大致分哪几个阶段? 若采用同步定时协议,请画出读数据的同步时序图。
【答案】总线的一次信息传送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请求总线、总线仲裁、寻址(目的地址)、信息传送、 状态返回(或错误报告)。读数据同步时序图如图所示:
图 读数据同步时序图
7. 为什么软件能够转化为硬件,硬件能够转化为软件? 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是什么?
【答案】软件能够转化为硬件,硬件能够转化为软件原因如下:
(1)容量大、价格低、体积小、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提供了软件固化的良好物质基础。现在已经可以把许多复杂的、常用的程序制作成固件。就它的功能来说,固件是软件,但从形态来说,固件又是硬件。
(2)目前在一片硅单晶芯片上制作复杂的逻辑电路已经是实际可行的,这又为扩大指令的功能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来通过软件手段来实现的某种功能,现在可以通过硬件来直
(8)CPU 执行时间:表示CPU 执行一般程序所占用的CPU 时间,可用下式计算:
接解释执行。传统的软件部分,今后完全有可能“固化”甚至“硬化”。
(3)任何操作可以由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
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是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三、计算题
8. 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的差别是什么?
【答案】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都属于多机系统,但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的差别是:
(1)多处理机是多台处理机组成的单机系统,多计算机是多台独立的计算机。
(2)多处理机中各处理机逻辑上受统一的操作系统控制,而多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逻辑上是独立的。
(3)多处理机间以单一数据、向量、数组和文件交互作用,多计算机经通道或者通信线路以数据流的方式 进行交互。
(4)多处理机作业、任务、指令、数据各级并行,多计算机多个作业并行。
四、综合应用题
9. 用原码阵列除法器计算
【答案】(1)符号位
去掉符号位后
(注:先乘1个比例因子变成小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