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1新闻传播综合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驳论

【答案】驳论是指作者通过指出对方文章中论点或论据或论证的错误,从而来批驳对方,同时表明自己意见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事实上指出对方的错误,一种是从论证的逻辑上指出对方的错误。

2. 时务文体

【答案】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在梁启超的《时务报》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熟练,又被称为“新民文体”。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像梁启超的文章那样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3. 评论立意

【答案】评论立意是指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内容。立意贵在“站得高’,,核心问题是一个“新”字。新闻评论的刻意求新,集中体现在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

4. 立论

【答案】立论,是指作者从正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态度的论证方法。立沦汇总常用的方法有事例论证、事理论证、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等。作者在使用某个比喻时,一定要强调该比喻的适用范围和它的不足之处,最终还是靠论证来解决问题。

5. 新闻述评

【答案】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它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巫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6. 带音响评论

【答案】带音响评论是指把音响引进广播评论的尝试,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沦形式。有的电台在播出这类评论时,又称“录音评论”、“录音述评”。伴随着事物或事件的音响,往往是事实的组成部分或表现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挥类似事实的作用,成为评论的“由头”或论据。恰当运用音响,等于给广播评论添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说理手段。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答案】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人,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8. 专栏评论

【答案】专栏评论是指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特定的专门栏日中发表的评论。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大至国家大事,小至油盐酱醋、衣食住行,都可以议论。而且选题角度小,篇幅短小精悍,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面向普通人发言,由普通人发言,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9. 广播谈话

【答案】在通常情况下,广播谈话是“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也称之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它以或聊天、或交谈的形式,力图模仿日常的谈话,营造一种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10.短评

【答案】短评是指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常常配合新闻报道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代表编辑部发言。在选题、评述范围、立论角度、篇幅、规格等方面,它比之社论要具体单一、轻便灵活、短小精悍,一般由编辑部的具体部门定稿,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短评以专栏形式发表,以栏目所特有的稳定性吸引受众。

11.财经评论

【答案】财经评论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有关评论。财经评论的概念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登场,因而从一开始就十分敏感于市场变迁。它着眼于市场经济中各种主体的行为以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博弈,重视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和趋势判断,力图为受众展示方方面面的联系。通过发表评论,促使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电视新闻评论

【答案】电视新闻评论,是指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制作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它在触及时事、反映诉求、表达主张、弘扬正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上更是一枝独秀,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赞誉。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

二、简答题

13.请对中西新闻评论进行简单比较。

【答案】(1)选题的局限与开放

①《人民日报》评论政治事件全是针对我国当前发生的重大事情进行的评论,并且都是从国家的立场来谈,或赞扬、或指导、或表明立场。《纽约时报》的社论选题相当宽泛,内容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人们具有一定关注度的事件和问题都有所涉及。

②《纽约时报})社论的选题中社会类文章占相当的比重,甚至高于政治类和经济类,较《人民日报》而言,各类社论之间的比例差距不大。美国的报纸评论涉及国际事务的比较多。而《人民日报》的政治类社论比重较大,社会类和国际类根本没有涉及,其各类间的比例差距相当大。选题上的局限性,使我国的社论数量有限。

(2)视角的向上与向下

①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社论写作更强调的向上性,即评沦员们所写的社论很多都是从政府的立场出发来进行选题和评论。

②从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与《纽约时报》的平民化特征不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明显的国家性。

从选题上看,《人民日报》的文章都是从大处着笔,写的是国家发展中有相当影响力的大事,即使是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选题也是如此。

从立意来看,《人民日报》的社论大多是政策分析和价值评价。这些选题直接导致写作中的俯视角度,而不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设身处地的态度、平行的视角提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虽然两种角度写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人们的生活,但效果是有差异的。

(3)写作的一律性和多样化

①社论语言形式的多样化

在我国,更多地强调社论的权威性,强调其代表编辑部和同级党组织发言的功能,因此,评论员不需要也不能展现自己的个人特色,写作程式化问题十分严重。

在美国,社论的写作手法随意得多,甚至到了追求轰动效应的地步。他们要求评论能够激发读者、解释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而“激发读者”被排到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