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大学人文学院811汉语(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_____、_____、_____和脱落四种。
【答案】同化、异化、弱化
【解析】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2. 从词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一般是旧义的______、______或转移。
【答案】扩大; 缩小
【解析】词义演变的途径主要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三种。
3. 就语言的形态类型来看,汉语属于语言,西班牙语属于
【答案】孤立语; 曲折语
【解析】孤立语对词序严格; 虚词十分重要; 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表示,如汉语、苗语、藏语、越南语等。屈折语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表示语法意义。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的意义; 词尾和词干或者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如印欧语系各语言和阿拉伯语。
4. 舌面前、清、擦音是
【答案】x[]
【解析】发x 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鳄前部,留出窄缝,软鳄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面前部和软鳄前部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5. “这部电影我看过。”是主谓谓语句,“王老师教我们英语。”是_____句,“大家选他当代表。”是_____句,“他看书看累了。”是_____句。
【答案】动词谓语; 兼语; 连谓
【解析】动词谓语句是指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动词谓语句的常见形式是动词前面有主语、状语或后面有宾语、补语,也可以是这几个成分同现。兼语句是指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连谓句是指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6. “水”字音含个_____音素。“学”的韵头是_____, 韵腹_____,_____是韵尾。
【答案】四; ü; e ; 无
【解析】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有的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韵头只有i , u , 就u —个: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一般由a , o , e , ê充当,i , u , ü、-i , er 也可以作韵尾:复元音韵母中的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i , u 两个,只表示复元音韵母滑动的最后方向。
7. “她的鞋做得很好”这个结构有歧义,一种理解是_____,另一种理解是_____。
【答案】她的鞋质量很好; 她做鞋的手艺很好。
【解析】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称为单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称为多义短语。形成多义结构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结构表达多种意义的现象。“她的鞋做得很好”是一个结构关系相同而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做”这个词的多义性,既可以指做工,也可以指做鞋的手艺。
8. 舌尖中、浊、边音是( )。
【答案】1[1]
【解析】发1音时,舌尖抵住上齿敞,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过。
9. 普通话d 和m 是最小的能够辨义的语音单位,分属于两个不同_____。
【答案】音位
【解析】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有些音素的不同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就要看做不同的音位。d 和m 能够区别意义,因此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
10.有些词很难翻译成外语,这说明词义具有性。
【答案】民族
【解析】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
,语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例如英语中的car 一经借到现代汉语便成了“卡”
音上有变化,词义上也有变化。car 指汽车、电车以及车厢等,现代汉语的“卡”则专指载重的大汽车。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例如“狗”在现代汉语中指人时都是有贬义的,而在英语中小部分具有贬义,大部分没有贬义,甚至有褒义,因此词汇具有民族性,很难翻译成外语。
二、单项选择题
11.“保”是一个_____
A. 象形字
B. 指事字
C. 会意字
D. 形声字
【答案】C
【解析】“保”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是背子于背。
12.“这地真肥啊,插根筷子都能长苗”运用的修辞格是( )。
A. 夸张
B. 比喻
C. 借代
D. 拟人
【答案】A
【解析】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题目句子中“插根筷子都能长苗”是故意言过其实,以来表现土地的肥沃。
13.“去了才知道”是( )。
A. 假设关系紧缩复句
B. 条件关系紧缩复句
C. 并列关系紧缩复句
D. 转折关系紧缩复句
【答案】B
【解析】条件复句是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条件关系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题中句子,“去了”是“知道”的必要条件,它们之间属于条件关系。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没有了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结构上有些词语也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题中句子是由“只有去了才知道”压缩而来,是紧缩复句。
14.下列关于洋径浜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洋径浜语是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想相互交谈或做生意的人中形成的一种交际系统。
B. 洋径浜语不是属于任何人的母语,但又是成千上万人交际的主要工具。
C. 洋径浜语是从一种语言中分离出来的。
D. 洋径浜语往往词汇有限,语法结构简单,功能范围狭窄。
【答案】C
【解析】“洋径浜”是出现在世界许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是中国所特有。“洋径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变了形的语言,不属于交际双方中任何一个的母语。“洋径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洋径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