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一财经日报》
【答案】2004年11月15日,由上海文广、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三家集团共投资一亿元的《第一财经日报》发行。《第一财经日报》为对开大报,每周一至周六出版,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为核心,辐射至全国其他经济区域。《第一财经日报》涵盖了广播、电视、报纸,且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三跨”经营,打造了中国第一家跨媒体经营的财经传媒平台。
2. 《清议报》
【答案】《清议报》是戊戊政变后康、粱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为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横滨创刊,主编为梁启超。其创办宗旨有四条:①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 ②增长支那人之学识; ③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联其情谊; ④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粹。为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集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不少读者。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出版第100册后因失火停刊。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3. 萧楚女
【答案】萧楚女是《中国青年》的始创者之一和主要撰稿人,原名萧秋,湖北汉阳人。“五四”前夕,任汉口《大汉报》副刊编辑。1922年后,担任了3年《新蜀报》主笔。曾主编河南的《中州评论》,并积极为《向导》撰稿。1923年到上海编辑《中国青年》。国共合作后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广州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为《中国青年》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文章,宣传革命理论,谈青年的思想、学习、修养,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他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做出过卓越贡献。他的文章笔锋犀利,分析精辟,论述深刻,布局和笔法不拘一格,有很强的说服力。他被青年称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第 1 页,共 11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