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专业化
【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中期目标
【答案】中期目标是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中,中期目标处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和近期目标之间。教育总目标要通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和活动目标才能落实到幼儿身上。目标越小,越具体,目标的实现也就越容易。上述几个层次的目标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通过上述层次的转化,使宏观的教育目标真正成为可操作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几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3. 早期教育
【答案】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儿童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通过旱期教育能够发掘儿童潜在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素质,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与正规的学校生活打下基础。
4. 幼儿的完整学习
【答案】幼儿的完整学习是根据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提出的一个概念。加德纳指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即: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加纳德认为前两种智力在传统教育中是受到高度重视的,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早期教育在儿童这七种不同层面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其中有些种类的智力甚至是需要早期教育来诱导的,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称之为关键期)没有受到相应的诱导,它们以后就很难再出现甚至会永久丧失。因
此,应当提倡幼儿的完整学习,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完整学习与传统的“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只不过是建立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的基础上,有其当代心理科学研究依据,也有其现实针对性。
二、简答题
5. 简述陶行知在幼儿教育力面的主要贡献。
【答案】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如下: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积极的宣传中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是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2)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3)生活是教育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幼儿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章来”。
(4)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
陶行知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的“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
(5)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
①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儿童头脑中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解放出来。
②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③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④解放儿童的嘴,允许儿童发问,让儿童在自由发问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⑤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要解放他们活动空间,从而扩大儿童的眼界,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⑥解放儿童的时间,要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但不要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6.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保教结合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答案】保教结合原则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持有的一条原则,可以说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在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保教并重与结合。保教结合原则的基本涵义是:
(1)“保”是指“保育”,侧重于幼儿的身体与生活的养护与照顾。
(2)“教”是指“教育”,侧重于幼儿的心理机能与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塑造。
(3)“保教并重”,是指保育与教育工作都要重视,不得重此轻彼。
(4)“保教结合”是指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即在保育工作中要注意教育因素,在教育因素中要注意保育因素,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既要照顾好幼儿的饮食、睡眠,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状态。寓教育于日常生活的小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7.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学前教育是全面启蒙奠定基础的教育。根据《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来讲,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目标
体育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
智育目标旨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旨在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休、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
美育目标旨在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