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GDP 折算指数? 什么是消费者物价指数? 这一者有何差别?
【答案】(1)GDP 折算指数是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比率。名义GDP 是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产出。实际GDP 是选取某一年的价格为基年价格,按照基年价格计算的产出。
(2)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 ,它测量的是典型城市家庭的生活成本。在某个基期选择一篮子城市家庭主要消费的物品和劳务,调整这一篮子产品的数量使其按基期的价格计算,其价值刚好为100。之后按各年不同的产品价格计算这同一篮子产品的成本,即可得到各年的CPI 。
(3)GDP 折算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常用指标,但实际上两者在计算的幅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两者所选择的作为计算基础的一篮子商品的种类各不相同。GDP 统计中并不包含进口产品,因而,GDP 折算指数也就没有计算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反,CPI 中却包含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时,以GDP 折算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就会
,而CPI 只计低于以CPI 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另外,GDP 统计所有当年生产的商品,是“普查”
,统计基数不同,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算固定一篮子商品,是“抽查”
2. 简述投资乘数的形成原因及推导过程。
【答案】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问的比,也就是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消费者都会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因此,产生如下的消费增量循环:
投资增加→群体1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1消费增加→群体2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2消费增加→……如此循环,投资增加1单位后,整个社会的消费量会增加几倍,也就导致GDP 大量增加,其增加额超过初始投资的增加额。
(2)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有:
则有:,
。
从而投资乘数为:
3. 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提出了哪些政策主张?
【答案】货币主义者提出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私人投资会随着政府开支的增加而减少,其后果往往是非生产性投资代替了生产性投资,过度的政府支出还会引发通货膨胀。
(2)反对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坚持经济政策具有滞后性,因此相机抉择的政策反而会引发或加剧经济的波动。
(3)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量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控制指标。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制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这样的货币政策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
二、论述题
4. 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
【答案】当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原因分析如下:
持久收入假说暗示消费者努力使各期的消费平滑化,所以当前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中收入的预期。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测的。
5. 从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经历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转变,请根据所学的宏观经济学原理,阐述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哪个目标更重要? 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什么? 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否使两个目标同时实现?
【答案】(1)一般而言,宏观经济日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①充分就业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②物价稳定,即把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一个低而稳定的水平上。③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④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 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这四个目标中,衡量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指标是就业和物价稳定,稳定经济周期就是在实
现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之间进行调节,以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2)对于宏观经济目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两者都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在短期内,经济运行会由于各种因素冲击而发生波动,因此短期内稳定经济周期比较重要; 但是在长期内,只有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增长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
(3)“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这两种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及时调整经济的运行,熨平短期内的经济波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平稳增长。
(4)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够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稳定经济周期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较大的周期波动常常打断经济的稳定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短期经济的复兴。同时政府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的流向,将其引向基础教育、科研等领域,这可以有效提高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在长期中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国近年来经济政策的调整很好地说明了“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两目标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2007年下半年起,国内外的因素导致国内物价水平急剧上升,资产泡沫化日益严重。这时为了避免物价波动演变成经济周期波动从而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形成冲击,国家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达到“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目标。
但是,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很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我国的经济也陷入衰退状态,外贸形式恶化、出口下降众多、出口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失业增加等给国内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此时,中央转变经济目标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及时的和紧迫的,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适时、适度调整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为了稳定经济周期,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增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