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914历史教育学[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北洋海军

【答案】北洋海军,也称北洋水师、北洋舰队,是晚清时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1888年,该舰队正式编成,基地在旅顺口与威海卫,共有船舰22艘,官兵四千多人。该舰队由李鸿章一手控制,提督是淮系将领丁汝昌。1894年,北洋海军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李鸿章为保存自身实力,强令北洋水师困守威海卫。1895年初,丁汝昌等自杀殉国,威海卫被日军占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海军的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彻底失败。

2. 南昌起义

【答案】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为挽救革命失败而决定发动的,具体领导者有周恩来、朱德、叶挺、叶剑英等。8月1日2时起义开始,数小时后,胜利占领南昌城。起义成功后在南昌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联席会议宣言》和《中央委员宣言》。8月3日至7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南下,随后接连遭受敌人攻击。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起义主要领导人分批撤离部队,周恩来取道香港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工作。起义军一部进人海陆丰地区;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起义由于缺乏坚持革命的经验等原因,在进入广东后遭遇强大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3. 虎门销烟

【答案】虎门销烟即由林则徐主持的查禁和销毁鸦片的禁烟运动。鸦片输入使清朝统治者感受到了严重危机,1838年12月31日,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通知外国烟贩限期呈缴所有鸦片。英国烟贩迫于禁烟压力缴出鸦片2万余箱,美国烟贩也缴出1500余箱,共计237万余斤。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4. 天津机器局

【答案】天津机器局是1867年由崇厚创办的官办军用企业,初名“军火机器总局”,是清朝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其开办经费20余万两,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

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常年经费每年约30余万两。天津机器局分为东、西两局:东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西局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所产军火除供应本省外,还按时拨给吉林、奉天、察哈尔、热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陆淮军。东局还附设有水师、电报学堂。二十一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又名“总理北洋机器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时遭到破坏。

5. 保国会

【答案】保国会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起瓜分中国危机。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保国会遭到顽固派的强力反对,不久停止活动。

6. 欧事研究会

【答案】欧事研究会是1914年在东京组织的以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1914年7月一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该会。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人,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该会对国事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李烈钧、李根源等开始向孙中山靠拢,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7.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8. 唐宋内阁

【答案】唐宋内阁是袁世凯政权第一届内阁。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被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在连同唐绍仪在内的十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半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或“唐宋内阁”。

9. 讨粤匪檄

【答案】讨粤匪檄是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军所发布的檄文。1854年2月,曾国藩率湘军从湖南衡阳出师镇压太平军,发布此檄文。主要内容是号召士大夫,为维护名教而战斗。檄文将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上升到文化对抗和维护儒教的层面,以动员知识分子镇压太平军。

10.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 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1933年1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1936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二、论述题

11.简述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其结果。

【答案】(1)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政策,引起了国民党内部在抗日问题上的分化。

②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矛盾深化,蒋介石借内战消除异己的策略,引起了东北、西北军的不满。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使张杨开始联共抗日。

④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的呼声高涨,东北军厌战情绪增加。

(2)西安事变发生的经过:

1936年,民族危机愈发严重,蒋介石仍坚持反共内战。12月初,蒋介石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政策,进攻红军。张学良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无效的情况下,决定联合杨虎城实行“兵谏”,以武力强迫蒋介石改变策略,开始抗日。12月12日,张杨强行扣留蒋介石,并发表通电,说明事变动机完全在于抗日救国。

(3)西安事变发生的解决:

事变发生后,中外各方围绕各自的利益展开了辩论,张杨之间对于事变的解决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最后,在蒋介石同意停止“剿共”,转而抗日救国的条件下,事变以和平方式解决,蒋介石被释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扭转的关键,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事变的和平解决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2.简要总结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成就和原因。

【答案】(1)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成就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同时进行了北伐和东征西讨,北伐军深入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为其西征和东征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但因孤军深入,被清军围困。太平军的东征,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2)太平天国前期取得军事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