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教育学原理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 师生互动策略

C.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 合作学习策略

【答案】A

2. 不属于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划分的测验是( )。

A. 准备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总结性测验

D. 标准化学绩测验

【答案】D

【解析】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可以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而标准化学绩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是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的。因此,答案为D 。

3.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是( )。

A. 同原因与结果的关系相同

B. 虽有联系,但也不是小可分割的

C. 不能够相互交替、彼此转换

D. 关系虽复杂,但却是一一对应的

【答案】A

4.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 强化

B. 惩罚

C. 逃避条件作用

D. 消退

【答案】C

5. 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

A. 教学测量

B. 教学测验

C. 教学评估

D. 教学检查

【答案】B

6. 在加湿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加工系统是以短时记忆系统两种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 )为基础提出的。

A. 短时记忆系统

B. 两种记忆系统

C. 长时记忆系统

D. 三种记忆系统

【答案】D

7.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考点】对强化程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也可以说是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在强化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根据间歇强化的比例和时间是否固定,可以把它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定数强化)是指当个体的行为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才能得到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变数强化)是指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变化着。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定时强化)是指行为在前一次强化之后,需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后再次发生才给子强化。这是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的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变时强化)是指每次给予强

化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在间歇强化程式中,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而言,可变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要慢。

8. ( )根据对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教学机器”,并设计出“程序教学”方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苛勒

【答案】C

9.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考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考查。有意义接受理论也称为认知接受理论,它高度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认为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则应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组织框架,“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呈现现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理论和最近兴起的认知建构理论都不强调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

10.( )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

A. 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

B. 教师的教学技巧

C. 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

D. 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

【答案】D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