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71中外音乐史[专业硕士]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标题交响曲

【答案】带有文字说明或者与文学或绘画作品相联系的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各乐章都有作曲家亲自写作的文字说明,以指导听众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标题交响曲的范例。

2. 法国序曲

【答案】17世纪在歌剧、清唱剧和芭蕾舞剧之前演奏的器乐曲,由“慢—快—慢”三段组成,一般包括一个庄严缓慢的附点节奏段落,继以一个模仿风格的快速段落,最终以快速段结束。法国序曲由法国歌剧作曲家吕利创用。

3. 独奏协奏曲

【答案】巴洛克晚期出现但沿用至今的协奏曲类型,由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小提琴是当时最常见的独奏乐器。1698年托雷利写作了最早的独奏协奏曲,并开创快—慢—快三乐章的协奏曲套曲形式。巴洛克时期最多产的独奏协奏曲作曲家是意大利小提琴家维瓦尔第。

4. 英国牧歌

1560年意大利牧歌开始在英国流传,【答案】英国牧歌是在意大利牧歌的形式上发展而来的,

1588年由尼古拉斯·杨(Nicholas Yange)翻译成英文的《阿尔卑斯山南的音乐》(Musica Transalpina)歌集的出版,促进了英国牧歌的发展,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牧歌开始盛行。与意大利牧歌相比,英国牧歌大概只发展到第二阶段,重要的代表作曲家是托马斯·莫利(Thomas Money)。英国牧歌大体上与当时的教会音乐没有什么差别。它风格上属于对位风格,声部从二声部到六声部不等,以五声部为主; 内容上多为田园性或抒情性的诗,常常具有幻想性质,用英文作歌词; 音乐上,音符总是尽可能地与文字意思相符合,和弦式的段落与对位式的段落交替出现,节奏性强,常变换拍子。

5. 夏空

【答案】16世纪末西班牙的民间舞曲体裁,17世纪以后进人艺术音乐,时常在歌剧或键盘乐

曲中出现,节拍为3/4或3/2,速度缓慢、从容不迫,多为小调,其性格特点相近于帕萨卡里亚,但结构为基于固定和声序列的主调式变奏,致力于夏空创作的巴洛克作曲家有弗雷斯科巴尔第、帕赫贝尔、布克斯特胡德和巴赫。

6. 布克斯特胡德

【答案】巴洛克时期丹麦作曲家和管风琴家,对17~18世纪德国北部的管风琴音乐影响巨大。主要以教堂音乐闻名,作有弥撒曲、康塔塔、圣母颂歌等,管风琴曲是他最重要的器乐创作,大量运用众赞歌前奏曲、托卡塔与赋格等体裁,直接启示了巴赫的管风琴音乐创作。

二、简答题

7. 中世纪复调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对西方复调音乐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900年左右的佚名论著《音乐手册》和教科书《学习手册》中,它详尽描述了其形态:两条旋律同时进行,一个声部是素歌旋律,称为主声部,另一个声部在上方五度或四度上重叠主声部,这两个声部或其中之一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八度重叠。

,它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的这种早期的复调形式被称为“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和有量奥尔加农。

迪斯康特是奥尔加农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复调形式。从10世纪至16世纪末,迪斯康特指的是在已有旋律上作即兴对位的作曲手法,而在12~13世纪时,两个声部以相似的有量节奏进行的复调形式称为迪斯康特。迪斯康特的低声部是带有节奏模式的旋律,因此高声部与定旋律声部形成一音对一音的风格,但它们旋律进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反向的。

12~13世纪,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聚集了大批创作复调音乐的教士,形成“巴黎圣母院乐派”,是当时欧洲复调音乐的中心,莱奥南和佩罗坦是留下名字的仅有两位作曲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奥尔加农和克劳苏拉。

克劳苏拉是自身完整而起讫分明的无词的复调短歌,用迪斯康特风格写作,莱奥南最早把迪斯康特风格的克劳苏拉用到他的奥尔加农中,佩罗坦及其同时代人创作了千百个迪斯康特式克劳苏拉,用来替代莱奥南和其他早期作曲家奥尔加农中的类似段落,因此又称为“替换克劳苏拉”。佩罗坦的“替换克劳苏拉”是13世纪经文歌的直接先驱。

13世纪以后,经文歌成为最重要的音乐体裁。经文歌的结构方法是:从日课交替圣歌中选取定旋律,加以修饰并成为有量音乐,当它有了规范化的节奏时,就成为迪斯康特,其后又在经文歌上配上第三声部。

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经文歌,最低声部是全曲的基础,称为定旋律声部,一般采用素歌旋律,处理成规律性反复的节奏型,另两个声部分别称为第二声部和第三声部,配唱宗教性或世俗性的不同歌词。经文歌最重要的特征是:各声部旋律线条的独立性以及在不同声部运用不同歌词。

经文歌的定旋律来自于素歌,它的歌词就直接采用拉丁文圣咏歌词,上方声部的歌词原来也是拉丁文的,但随着经文歌创作中世俗内容的日益增多,上方声部的歌词也呈方言化趋势,法语

是最常用的方言,歌词表现的内容多与情爱有关,第三声部通常是欢快的,第二声部则如怨如诉,两段歌词用同时代游吟诗人歌曲的风格。这样的经文歌显然与虔诚的教会礼拜仪式不相协调,已成为真正的世俗音乐。经文歌的发展高峰在13世纪至17世纪。

8. 简述门德尔松和他的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述: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祖父是著名的哲学家,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

父亲是富裕的银行家,母亲具有广博的文艺修养和音乐才能。在西方音乐史上,像门德尔松这样有着辉煌的家族史、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音乐家实属罕见,家里经常聚集着当时知识界的代表: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歌德、海涅、黑格尔、威伯等。门德尔松是上流社会中贵族式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在平静、幸福中度过,除了感受到家庭给他的温暖和众人对

,作他的尊重之外,从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苦a 。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

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2)代表作品:

①小提琴曲:《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②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

③钢琴曲:八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

b ④室内乐:《E 大调弦乐八重奏》(op.20). 《弦乐四重奏》(op.80)。

(3)艺术成就:

,它指的①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songs witout words )

是那种在伴奏音型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其特征与歌曲非常接近,并能像日记一样把日常感受记录下来; 他对标题交响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

,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和《意大利交响曲》

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 他创作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表现出生活中明朗的一面,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②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门德尔松使被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一一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

③在音乐教育上,门德尔松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一一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 简述布鲁克纳的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浪漫主义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涉及交响乐、宗教音乐、管风琴音乐和室内乐等,以交响乐著称,共作有11部交响曲。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同时也因崇拜瓦格纳音乐而闻名。

(2)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