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834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矩阵制组织结构及优缺点。

【答案】矩阵组织是综合利用各种标准的一个范例,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的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如新产品开发)而组成的项目系统。项目系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任务的进度,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人参加,这些人员完成了与自己有关的工作后,仍回到原来的职能部门。

(1)矩阵制组织的特征

矩阵制组织是指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产品(项目)小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门的活动,保证任务的完成。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时参与进来,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2)矩阵结构的优点

①矩阵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集中各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短期内迅速完成重要的任务;

②由于在项目小组中集中了各种人才,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能促进新的观点和设想的产生,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由于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项口小织的活动还可促进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各部门人员的不定期的组合有利于信息交流,增加互相学习机会,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3)矩阵结构的缺点

①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完成临时项目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处罚措施,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

②成员持有临时观念。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③选择项目负责人有困难。由于项目一般涉及较多的专业,而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和丰富的经验,所以优秀的项目负责人比较难找到。

2. 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

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型组织

①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②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

a. 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b. 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c. 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d. 传统组织主要担心的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主要担心的是不学习不适应。

e. 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的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f. 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控制别人;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②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标准

a. 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b. 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c. 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

d. 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③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a. 自我超越; b. 改善心智模式:c. 建立共同愿景; d. 团体学习; e. 系统思考。

(2)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

,不断完善,达到尽善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ch (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人类活动)

尽美。

(3)业务流程再造

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把再造定义为“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

“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它如何去做。再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它应该做什么,即确定它能做得最好的是什么。之后确定需要做的事最好是由本组织来做还是由其他组织来做。采取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4)核心能力理论

①核心能力理论的概念

核心能力理论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I}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企欢的核心资源上。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按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②企业核心能力须满足的条件

a. 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b. 不是物理性资产;

c. 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3. 什么是绩效评估? 其重要性如何理解?

【答案】(1)绩效评估的定义

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绩效评价等,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与传递的过程。其在本质上就是考核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者对组织成员的价值进行评价,它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为提高员工能力与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目的的一种管理沟通活动。

绩效评估的目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评价和开发。评价的目的在于正确估价员工的行为和绩效,以便适时给予奖惩,如提薪、发奖金、晋升等。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如更新员工知识结构与技能,激发创造力等,最终提高员工的绩效。

(2)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①绩效评估是人员任用的依据。绩效评估是“知人”的主要手段,而“知人”是用人的主要前提和依据。

②绩效评估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人员调配前,必须了解人员使用的状况,人事配合的程度,其手段是绩效评估。

f 解其③绩效评估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培训的前提是准确的了解各类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知识和能力结构,优势和劣势,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同时,绩效评估也是判断培训效果的主要手段。

④绩效评估是礁定劳动报酬的依据。准确地衡量“劳”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没有评估,报酬就没有依据。

⑤绩效评估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奖励和惩罚是激励的主要内容,要做到奖罚分明,就必须要科学地、严格的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决定奖或罚的对象以及奖或罚的等级。

⑥绩效评估是平等竞争的前提。建立社会注意市场经济,需要鼓励企业竞争,一也需要在企业内部鼓励员工之间进行平等竞争,创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