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物资学院旅游管理811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应该怎样评估信息?

【答案】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进行评估信息应按照以下步骤:

(1)管理者在决定获取信息前,先要对所要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判断获取这样的信息是否值得。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取:一类信息的收益较高,但其获取成本更高; 另一类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信息评估的关键在十对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

(2)考察与数据收集和信息产生有关的成本。可把这种成本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形成本,有形成本是指可被精确量化的成本。第二部分是无形成本,无形成本是指很难或不能被量化的成本,这是很难或不能准确预期结果。

(3)评估因利用信息而产生的收益。收益也包括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两部分。有形收益包括销售额的上升、存货成本的下降以及可度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无形收益可能包括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士气人振以及更好的顾客服务等。

决定是否收集更多的数据以产生更多和更好的信息是比较困难的。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信息对组织来说是新的,确定可能发生的成本要比预测潜在的收益容易。实际上,新信息的收益通常是无法预期的,只有在员工对新信息比较熟悉时才能预期其收益。

2.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几种? 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哪些项目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企业的各项存货,由于种种原因(如购进时间、批量、地点等)形成不同的购进单价,而发出存货时,就涉及采用哪一个购进单价进行计量的问题。存货计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日常发出材料等存货的实际成本,要按库存存货中最先购进的那批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果发出的存货属于最先购入的两批或三批,且单价不同,就要用两个或三个不同的单价计价。

②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艺(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③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

的依据。其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

④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金额和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进而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等的金额。具体内容如下:

①采用个别认定法时,发出及结存存货的成本与实际成本相符。

②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时,确定的主营业务成本和期末存货的金额与其真实价值较为接近。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次之。

③采用先进先出法,如果存货购入成本呈上涨的态势,则按这种方法确定的主营业务成本偏低,当期利润偏高:而存货的期末余额偏高。

3. 适度控制所要体现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这种恰到好处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适度的控制应能同时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①要认识到,过多的控制会对组织中的人造成伤害,对组织成员行为的过多限制,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抑制他们的首创精神,从而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工作热情的提高,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效率;

②也要认识到,过少的控制,将不能使组织活动有序地进行,就不能保证各部门活动进度成比例的协调,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过少的控制还可能使组织中的个人无视组织的要求,我行我素,不提供组织所需的贡献,甚至利用在组织中的便利地位谋求个人利益,最终导致组织的涣散和崩溃。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刻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全面系统的控制不仅代价极高,而且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适度的控制要求企业在建立控制系统时,利用ABC 分析法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并据此在相关环节上设立预警系统或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任何控制都需要一定的费用。同时,任何控制,由于纠正了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偏差,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一项控制,只有当它带来的收益超出其所需成本时,才是值得的。控制费用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实际上是从经济角度去分析上面考察过的控制程度与控制范围的问题。

4. 简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组织是指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组织与环境密切相关

企业外部存在的一切都是企业的环境。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对企业活动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方式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企业组织的外部环境可以被定义为存在于企业组织边界之外、并对企业组织具有潜在的直接影响的所有因素。

(2)环境的复杂性对组织的影响

复杂性是指环境由多个不同质的要素构成。随着复杂性程度的提高,组织就要设置更多的职位和部门来负责对外联系,并配备更多的综合人员来协调各部门工作,结构的复杂程度就随之提高,组织的集权化程度也必然降低,环境的变动性取决于构成要素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可预见程度。

(3)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任何组织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组织外部的环境必然会对内部的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次:

①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组织是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组织与外部存在的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也存在分工问题。社会分工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组织内部工作内容,从而所需完成的任务、所需设立的职务和部门不一样。

②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环境不同,使组织中各项工作完成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同样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中,当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时,企业关心的是如何增加产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的生产线或生产车间,企业的生产职能就会比其他部门显得更为重要,而相对要冷落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 但是一旦市场供过于求,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则营销职能就会得到强化,营销部门自然就会成为组织的中心。

③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外部环境是否稳定,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稳定环境中的经营,要求设计出被称为“机械式管理系统”的稳固结构。管理部门与人员的职责界限分明,工作内容和程序经过仔细的规定,各部门的权责关系固定,等级结构严密。而多变的环境

,各部门的权责关系和工作内容需要经常做适应则要求组织结构灵活(称为“柔性的管理系统”)

性的调整,组织设计中强调的是部门间的横向沟通而不是纵向的等级控制。

(4)织织对环境的积极反作用

①组织主动地了解环境状况,获得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通过调整自己的目标,避开对自己不利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

②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环境的状况和变化,使之适应自己活动和发展,而无需改变自身的目标和结构;

③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创造和开拓新的环境,并主动地改造自身,建立组织与环境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