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808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之《宪法》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与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之为“原始积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2. 剩余价值
【答案】(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2)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3.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十不同的所有者。
4.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答案】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尽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
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作可变资本。
5.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6. 经济全球化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己经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则大大加快了。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表现在: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3)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二、简答题
7. 试题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答案】(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2)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
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③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3)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8.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工人。他们被抛向街头,经受着贫困的折磨。试用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来阐明这一现象。
【答案】(1)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一一无产阶级则日益贫困化,他们所受的剥削日益加重,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下降。这种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由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的作用,一方面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则富膨胀; 另一方面出现了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对资本主义积累的整个过程和后果的总概括。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改进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使得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出现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情况,这两个相反方面发展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劳动者失业,相对过乘J 人口形成。这种相对过剩人口,不是社会财富和生产能力己经容纳不了的“过剩人口’夕,而仅仅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主义积累对劳动力的需求的过剩人口。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4)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一些新的产业逐渐兴起。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而且使衰落的部门中被解雇的职工因不能适应新兴产业对劳动力较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而难以重新就业。形成“结构性失业”。
9. 简述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力一面:
①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②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小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