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建设性冲突
【答案】建设性冲突又称良除冲突。建设性冲突是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意见的交流、沟通、整合或角色的厘清,可以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这类冲突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是有利的。建设性冲突的主要特点是:①双方关心企业共同目标的实现; ②乐于了解对方的观点、意见; ③以争论问题为中心; ④在冲突中注重互相交换情况。适度的、建设性的冲突是组织创新的催化剂。管理者必须把鼓励建设性冲突的价值观传达给整个组织,并且通过引进外人、变革组织结构、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树立对立面等技巧来激发组织中的建设性冲突。
2. 古典决策理论
【答案】(1)古典决策理论的概念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理论认为应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所代替。
(2)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日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3. 动态网络性结构
【答案】动态网络型结构是指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优点是:①组织结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柔性,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整合各项资源,容易操作,网络中的各个价值链部分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调整或撤并; ②结构精炼、简单,组织结构扁平化,效率较高。③缺点是:①可控性太差; ②外部合作组织的临时性增加了解体的风险; ③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较低。
4. 管理控制
【答案】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
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 或者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5. 反馈控制
【答案】(1)反馈控制的概念
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成果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2)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①优点:A. 反馈控制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的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 B. 反馈控制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②缺点:A. 只能事后发挥作用,任何供以反馈分析的结果都是既定的、不能改变的结果,惟一的作用是为以后类似的工作提供警戒与参考; B. 偏差发生与被发现并得到纠正之间有较长一段时滞,这必然对偏差纠正的效果发生很大影响。
6.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合作竞争战略的形式之一,是一种具有清楚明确的“积聚性理念”的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它以松散的组织方式为特征,在自愿加盟的基础上,以共同的方式,拓展未来的竞争空间,实现“双赢”或“全赢”的市场目的。战略联盟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战略联盟存在过程中的沟通效果。管理这种战略,通常是要建立特别的联络委员会,这一机构而且一般是向各联盟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负责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调联盟的运行并且监督合作伙伴共同领域中的新动向,加强组织间沟通,以使联盟切实为各成员企业在创造价值。
二、简答题
7. 组织变革与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滞因素? 如何克服这些阻滞因素?
【答案】(1)组织变革和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组织中对于创新的抵触力来自于复杂的系统因素:
①组织的文化。组织过去的文化可能强调稳定和服从,而不是富有疑问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组织的变革应该先从文化的改变开始。
②既定的发展战略。结构服从于战略。组织既定的战略要求相应的组织结构。
③组织的结构。组织的结构能够影响组织的创新过程。扁平化的结构和更少的控制有利于人员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从而有利于组织的创新。
④技术水平。技术是企业的硬实力。创新来自于企业技术和知识的积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
接影响到企业创新思维的产生。
⑤领导的风格。如果领导者鼓励员工提出疑问,鼓励打破权威,容忍员工犯错误,那么,这样的领导风格有利于组织变革和创新的产生。
⑥成员的因素。人的因素是创新抵触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对于创新的抵制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a. 个人利益。创新意味着原有的组织结构被打破,工作流程将被重新设计,利益将重新分配。人们害怕失去原有的利益,担心丢掉工作、薪水减少或者丧失现在的权力和地位。
b. 缺乏了解。不少组织在进行创新的方式上存在问题,缺乏与组织成员进行事前的有效沟通,创新领导小组闭门造车。组织成员需要知道如何进行创新,如果出现信息真空,就难免谣言四起,让人们焦躁不安。即使创新的方案能使每个人受益,人们也可能会因为缺乏了解而误解它,进而反对它。
c. 评价差异。组织成员间私有信息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创新活动有着不同的评价和看法,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组织员工并不像管理者那样看待企业制定的新的战略目标:组织成员怀念过去的好时光也会导致创新日标认知的差异。这种不同的评价结果产生的抵制力不一定是消极的,因为持有不同意见的双方都可能是正确的。
d. 惰性。人们习惯于原来的工作方式,并不希望打破现状,这使得人们不自觉地产生对于创新的抵制情绪。
e. 团体心理压力。有些团队不能承受变革的心理压力。如果一个团队凝聚力强,来自同事的压力就能让其成员反对哪怕是合理的创新。因为创新可能导致活动,从而活动中关系的改变,使员工失去同事的网络,打乱原有的工作节奏。所以大家不愿打破现状而去尝试新路。此外,创新的时机和其出现的突然性也会造成抵触的情绪。不少组织的创新的阻力就是来自于缺乏对创新时机的合理把握,缺乏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准备的时间。
(2)克服组织创新障碍的方法
①教育和沟通。优点在于人们一旦被说服,就往往会帮助实施变革; 缺点在于如果涉及的人很多,就会很费时间。
②参与和投入。优点在于参加到变革计划中的人会热衷于它的实施,他们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也将被包括到计划之中; 缺点在于如果参与者设计了一项不合适的变革方案,就很浪费时间。
③提供便利和支持。优点在于是处理调整问题的最好方法; 缺点在于可能耗费时间和金钱,并有可能白费;
④协商和同意。优点在于是一条避免强烈抵触的简便途径; 缺点在于如果它提醒了其他人都要通过协商才顺从的话,将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
⑤操纵和拉拢。优点在于是一种相对迅速、节约的解决方式; 缺点在十为未来埋下隐患,因为人们可能会认识到自己被操纵了;
⑥明示的或暗示的强制。优点在于迅速并能解决任何反抗; 缺点在于如果发起者激怒了某些人,就很危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