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834城市学综合基础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科学运动

【答案】现代政策科学的产生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它的诞生地—美国特殊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关。政策科学这一概念首先由拉斯维尔提出,他在《政策科学》一书中,首次对政策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

德洛尔是现代政策科学发展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他在1968~1971年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在这些著作中,他继承和发展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具体而详尽的论证,使政策科学的“范式”趋于完善,从而形成了拉斯韦尔一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德洛尔将政策的出现看作是一场“科学革命”,认为与传统的常规科学相比,政策科学有一系列的创新。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所倡导的政策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政策方向在美国已基本体制化了。每个社会科学学科都建立了特殊的、与政策研究相关的组织,在20世纪后半期,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作为一个知识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2. 外在成本

【答案】外在成本是指在决策规则的选择中,由于其他人的行动而使单个参与者预期个人所承担的成本,或者说,它是一项政策方案的实施将给那些偏好与之不一致的人所带来的损害,这种成本是通过集体决策的内在强制性而施加给单个参与者的。投票规则的成本有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两种。

3.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片·德洛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是公共政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的标志。

4. 趋势外推

【答案】趋势外推是预测的方法论基础的一种。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

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如时间序列数据)到一般结沦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二、简答题

5. 政策失效的一般原因。

【答案】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投入不够

一项政策制定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质投入作保证,就很难想像该项政策该如何贯彻执行下去。投入不够首先表现为资金短缺。其次,政策投入不足还表现为执行不力。

(2)目标团体不配合

每项政策都有其固定的指向对象,即目标团体(或称为政策对象或政策相对人)。目标团体的态度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目标团体积极配合,政策就会被顺利执行,井体现出一种优质高效的趋势; 而如果目标团体不配合,即使政策执行者投入了足够人力、物力、财力,倾注了很多精力,政策也很难被有效执行,甚至在目标团体的强烈抵制下,政策会惨遭失败。

(3)政策本身的问题

政策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造成政策难以被有效执行的原因。政策本身的原因包括:政策在日标、内容、管理上彼此冲突; 有些政策问题纷繁复杂,解决难度大以及外在因素的干扰。

(4)解决某些问题的代价大于利益.

有些问题的彻底解决代价高昂,所以难以执行相关政策。

(5)外在因素的干扰

人类生活总不会平淡如水。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新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其中一些又是非常紧急的。这时,政府的注意力不得不转向新问题,从而冲淡了对原有问题的关注程度。

并非所有的政策都能被高效地执行,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原因是人力所无法预料和控制的,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政策失败是更为多见的情形。在执行这种政策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浪费了资源,甚至会使情况恶化。因此,对政策进行科学评估,找出政策失败的原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评估意识,提高评估人员素质,利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进行评估工作,是目前政策活动中急需加强的环节。

6. 问题界定有哪些基本步骤?

【答案】问题的界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邓恩的观点

①问题的探索; ②问题构造(界定)。问题构造可以看作由问题探索、问题定义、问题具体化

和问题感知四个相互联系、依赖的阶段所构成的过程; ③构造“元问题”,即一个山于不同参与者所持有的问题表述的范围大到难以处理而难以构造的问题; ④由元问题转换到实质问题,分析者以最基本的和最一般的术语来界定问题; ⑤构造一个更具体、详细的正式问题。从实质问题过渡到正式问题是通过问题的具体化来实现的。

(2)韦默和维宁的观点

①评估症状; ②框定问题; ③模拟问题。

(3)帕顿和沙维奇的观点

①思考问题; ②描述问题的边界; ③发展一个事实基础; ④列出目标和目的; ⑤查明政策范围; ⑥展示潜在的利益和成本:⑦对问题的评论。

7. 简述韦唐的政策评估模式。

【答案】韦唐从政府干预的实质结果入手,按“组织者”的不同将评估模式分为三大类:效果模式、经济模式和职业化模式。

(1)效果模式

①目标达成模式。目标达成模式是探讨评估问题的传统方法,‘已主要山两部分组成:a. 目标达成评价。关注结果与政策(项目)目标是否一致。b. 影响评价。关注结果是不是由政策(项目)所造成。应用目标达成模式要按三个步骤进行:a 明确政策(项目)目标政策(目标)及它们的真正含义,并将它们按重要程度加以排序,再把它们转变成可以测量的客体; b. 测定这些预定目标实际上可在多大程度上实现; c. 弄清楚政策(项目)促使或阻碍目标实现的程度。

②附带效果模式。附带效果模式正好解决了日标达成模式的“困境”,即关注非预期的、预料之外的政策效果。附带效果是指项目目标范围之外的影响,与主要效果一一政策制定者有意识地想要得到的主要实质性影响一一相区别。附带效果模式的特征是预定目标仍然是基本的“组织者”,但是要充分考虑到附带效果的存在。

③无目标模式。无目标模式最初由米歇尔·斯克里文设计,他猛烈抨击评估者沉迷十预定的干预目标,被牵着鼻子走。无目标模式的“组织者”是结果一一不管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的结果。评估者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观察政策实施,然后找出所有相关的效果。无目标模式对政策效果持广阔的视角,它帮助评估者全面关注结果,尤其是一些可能被忽视的结果。无目标模式与政策效果模式的主要区别是:附带效果模式仍然是“基于日标”之上的,同时辅之于对各种附带效果的考察评估; 而无目标模式则完全抛开政策的预定目标和其他事前标准,只分析研究结果,单纯判断结果的价值。

④综合评估模式。综合评估模式的评估范围比目标达成模式广泛得多。该模式认为,评估不应只局限在已得到的结果上,而至少应包括执行,甚至还包括计划。综合评估模式与目标达成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达成模式关注的是预定的和实际的结果是否相符,而综合评估模式除了关注结果,也包括判断政府干预的计划、决策和执行阶段。

⑤顾客导向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将政策干预对象的目标、期望、关心甚至需要作为评估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