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8 2018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5 2018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2 2018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29

一、名词解释

1. 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2.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4.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二、简答题

5. 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案】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有以下一些特征:

(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

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史广阔、史深刻。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己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6. 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答案】(1)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

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①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②四个有关的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 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四是言语的发展。

(2)主要研究方法

①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几个月或几年)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这种研究关注的是某些具体心理特质的变化,如:语言、智力或感知能力。

②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每一个年龄组称为一个“群体”。

③群体一连续研究。这种方法克服了纵向和横断研究的缺陷,具体操作为: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7. 请简述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答案】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

(1)觉醒状态

即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2)组块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所谓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数字、一个成语等。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组块可以提高记

忆的容量和效率。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加工深度越大,越易于短时记忆编码。

8. 简述感觉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急。通过感觉,人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急的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总,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9. 加涅是如何对学习进行分类的?

【答案】加涅从两个角度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1)根据学习的简繁水平不同,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

①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

②刺激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其过程是:情境一反应一强化。

③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④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

⑤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

⑦规则学习: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⑧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2)根据学习的结果不同,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总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②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故又称过程知识。

③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④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