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有哪些区别?

【答案】1944年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

,从而形成基础的《国际货币基 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1976年IMF “国际货币体系临时委员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 布雷顿森林体系。

, 该协定内容在同年4月通过的“国际货币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牙买加协议”

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中得到肯定,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 的新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黄金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以 黄金为基础,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平价的基础, 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第二,储备货币方面。布雷断森林体系以美元和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货币。 牙买加体系在牙买加协议中虽然规定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储备货币,但事实上,特别提款权在世界各国国际储备中 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以前美元一枝独秀的局面被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所取代。第三, 汇率制度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成员国之间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牙买加体系取消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 与美元的中心汇率,确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目前各国采取的汇率制度可分为可 调整的盯住汇率安排、有限的浮动汇率安排、更灵活的浮动汇率安排三大类。

2. 简述货币危机的成因。

,又称国际收支危机(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它的【答案】货币危机(CurrencyCrisis )

含义有广义和狭义 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

,就可以 称为货币危机。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为该幅度为15%〜20%)

某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制下,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当一国爆发货币危机时,如果此时该国并不存在国内因素的金融危机问题,那么这一危机一般是由投机性资金流动带来的投机冲击引起的。投机冲击就其性质上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基本经济条件恶化时发生的,由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预期导致的;另一种则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

(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政府过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是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攻击从而爆发货币危机的最基 本原因。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非常稳定,而该国的货币供给由央行国内信贷及持有

外汇储备两部分构成I 在其他 条件不变时,该国居民会通过向外国居民购买或出售商品、劳务、金融资产等国际收支活动,引起外汇储备变化 从而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在该国货币供求平衡时,如果政府通过持续扩展央行的国内信贷来融通财政赤 字,会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张。由于居民会通过国际收支活动来自动使货币供给与稳定的货币需求保持相等,因此 国内信贷扩张必然同时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

一国的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的持续扩张必然最终导致该国外汇储备持 续下降直至最终为零。外汇储备是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工具,当政府不持有任何外汇储备时. 势必只能听 任外汇市场的汇率自由浮动。此时,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汇率大幅贬值。

(2)主要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性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投机冲击的出现可能和经济的基本面因素无关,而是在国际短期资金流动存在独特的内在运动规律的条件下,主要由心理预期因素导致的。

这类危机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这种 投机预期可以完全与经济基本面无关,只要它的幅度足够大,就可以通过利率变动最终导致政府放弃平价,从而 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因此这种货币危机又被称为“预期自致性货币危机”。

在危机发生的机制上,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 般过程。预期因素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什么程度,而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

以上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两种基本原因,了解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防范危机、化解危机。

3. 如何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要讲究方法,注重对各个项目的具体分析,注重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的全面分析,注重比较分析,以便充分发挥国际收支平衡表应有的积极作用。

(1)注意项目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内容,因此要逐一具体分析。先要分析各个项目的具体数据,然后分析各个项目的局部差额,再分析各项局部差额的平衡情况,最后分析国际收支总差额情况。因为,即便一国某一时期国际收支总额是平衡的,但不等于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个项目都实现了平衡,所以要注重分析项目的局部差额及其平衡情况。

(2)注意综合分析。在分析了各个项目及局部差额的基础上,要注意分析各项差额之间的关系和协调平衡情况,进而分析国际收支总差额状况。分析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数额多大、对经济发展影响如何,进而深入查找形成原因和制定调整措施。

(3)注重纵向分析。所谓纵向分析是指分析本期以前有关时期的国际收支状祝。因为一国本期国际收支平衡与台、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信誉如何,是与本国前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密切相关的。只有进行纵向分析,才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4)注意横向分析。所谓横向分析是指要分析其他有关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世界经济处于

一个整体中,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状况如何,不仅与本国当期与前期的国际金融和对外经济政策有关,而且与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有关。要正确估计与制定本国的国际金融状况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不注重分析他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不行的。

4. 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试判断正确否,并解释。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货币疲软是反映资金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的一种货帀现象。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

币疲软,是货 币供给过多的结果,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市场物价有上扬的趋势。

,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恶化,因为有时,(2)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

因生产和市场不 景气,经营者负债经营的收益率不高,也会产生货币疲软的现象,此时,就会立即转化为资金价格(市场利率)下跌。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恶化。

,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一定就会恶化。当一国的(3)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

货币疲软时,其市场利率对经济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①成本效应。即利率通过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来决定它的作用。具体分为三种效应:

第一,投资成本效应,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决策和规模的变动,达到疏导和调节资金流向的效果。利率下降使 投资的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可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増长。

第二,产品成本效应,利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流动资金的成本,从而决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产品的成本降 低,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这种成本效应有两种,一是持有货市而放弃的利率收入损失,二是因价格变动 引起的购买力的损失。

②利率的预期效应。即中央银行利率变动对人们预期产生的影响。对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预期影响银行的利 率,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货币疲软使人们对市场利率的预期会降低,人们不 愿再将钱存到银行,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増长。

③汇率效应。利率的变动对一国外汇市场起作用,使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变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一国的货币疲软,使该国的汇率降低,货币贬值,这会使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国经 济的增长。

,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是不正确的。所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

二、论述题

5. 观察中国2005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请讨论,为什么中国的国际收支会在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上都出现盈余,这种盈余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是否能够持续?

【答案】(1)从复式记账法的角度来分析该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表中,经常账户的余额在贷方,符号为正,数值是1608.18亿美元;不包含储备资产在内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余额也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