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庆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此外,焦点还可
,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如“小明吃了苹果。”
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2. 联想意义
【答案】联想意义是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象征功能等。
(1)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如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前者适用于朋友之间等随意的、面对面的私人交际的场合; 后者适用于教育、学术、宗教等领域和国与国之间、上下级政府或机构之间等严肃、正式的非私人性交际场合。
(3)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比如“喜鹊”在捷克语中叫strake ,基本概念和指称与汉语的“喜鹊”是相同的,但在捷克语中却是小偷小摸的象征,与在汉语中喜庆的象征意义大不相同。
二、简答题
3. 在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哪个部分的发展最有规律,为什么?
【答案】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在语言各子系统中,不同部分的发展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语法的发展演变是最有规律的。
(1)语法发展最为规律的原因
语法是语言各个部分发展中速度最缓慢的,也是最稳定的,它的发展是一步步向前发展的,是自身的发展,不易受到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词汇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和影响的,语音也是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受到外界影响后,变化自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不能完全呈现出自身的发展规律。
(2)语法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语法的发展是最为规律和系统的,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演变结果上来看,可以将语法演变的规律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
②从演变方式上来看,将语法演变的规律分为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法化三种。
总之,语言的各要素中,语法是最不易受到外界语言环境影响的部分,是最稳定的,也是依据自身规律渐渐发展的,是语言各要素中发展最有规律的。
4. 词与语素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词与语素的区别
①语素和词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
a.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从词汇材料角度考虑,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前者可以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后者只能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于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构词成分,成为不成词语素。
b. 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它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或单用; “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即使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
②语法作用不同
词和语素在运用中的语法作用是不同的,词是独立承担语法意义的语法单位,而语素则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组合构成词。
③分类不同
a. 语素
语素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第一,根据音节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第二,根据构词能力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第二,根据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词根和词缀。
b. 词
词可以分为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
(2)词与语素的联系
语素是构词的主要单位,语素是组合成词的材料,语素按照不同的组合规则可以组合成不同结构类型的词。
5. 举例说明语义场的各种类型。
【答案】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主要有:
(1)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例如,“桌子一一椅子一一板凳”同属家具类,“锅一一碗一一瓢一一盆”同属厨具类,“红一一黄一一蓝一一白一一黑”同属颜色类,“纸一一笔一一墨一一砚”同属文具类。在汉语中类属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另一方面,汉语中的类属义场的划分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很多分类都只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思想、习惯,例如,“家禽一一野禽”、“害虫一一益虫”都是根据它们同人的关系进行的分类。
(2)顺序义场
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例如,“大学一一中学一一小学”“初试一一复试”“初赛一一复赛一一决赛”“助教一一讲师一一副教授一一教授”“头伏一一二伏一一二伏”等都是。
如果义场中包含的成员很多,往往在前面加卜数词表示,例如,小学有“一小一一二小一一
,中学有“一中一一二中一一三中……”二小……”。
(3)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例如,“老师一一学生”便是因教育关系形成的语义场。“教育”是这个义场的关系义素。 老师
教育
学生
(4)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称为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称为同义词。包括下列两类情况:
第一类,不论从哪一力面来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例如,“演讲”和“讲,,演”“觉察”和“察觉”“情感”和“感情”等。这类同义词称为等义词,在词汇里比较少。
,都有拿定主意、第二类,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也有人称为近义词。例如,“坚决”和“坚定”
不为外力所动摇的意思,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细微差别。“坚决”侧重态度果断,跟“犹豫”相反; “坚定”侧重立场稳定,跟“动摇”相反。因此,“坚决”常用来表示行动、态度; “坚定”常用来表示立场、意志。
(5)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例如“上一一下”是反
,,义义场,“上”是“下”的反义词,“下”是“上”的反义词。“前进一一后退”“好一一坏”“成
功一一失败”都是如此。反义义场分为两类:
a. 互补反义义场
处于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 必否定B ,肯定B 必否定A ; 同时,否定A ,就必肯定B ,否定B , 必肯定A 。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 非B 的第三者存在。
例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