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9中外音乐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邓斯泰布尔
【答案】文艺复兴早期享誉欧洲的英国作曲家。留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弥撒曲、等节奏经文歌和世俗歌曲等。他用一个固定的定旋律声部来统一弥撒曲各个乐章,以等节奏型来处理经文歌的各个声部,是“新艺术”成就的延续。他在声部写作时大量并置三六度,对欧洲音乐发展有较大影响。
2.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答案】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创作的交响曲,受帕格尼尼之托写作,作品描写了贵族青年哈罗尔德游历的经历与感受,融人了作曲家本人漫游阿布鲁奇山的回忆。全曲四个乐章,由中提琴独奏的反复主题代表哈罗德尔的“固定乐思”。
3. 颂歌
【答案】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以华美的合唱形式演唱,格律较为自由,唱时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分为太阳神颂歌和酒神颂歌两种,前者用于赞美太阳神,用基萨拉琴伴奏,后者是在酒神节上演唱的狂野的歌舞,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是悲剧的前身。创作合唱颂歌的诗人有阿尔克曼和品达罗斯。
4. 古典奏鸣曲
【答案】古典奏鸣曲定型于18世纪中叶,是由一件或两件独奏乐器演奏的多乐章器乐套曲作品,常见的独奏乐器为键盘乐器和小提琴,钢琴独奏奏鸣曲是古典时期的典型形式。古典奏鸣曲的形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快板一慢速乐章一快板终曲。C.P.E. 巴赫和D. 斯卡拉第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海顿、莫扎特和克莱门蒂的奏鸣曲进一步发展了古典风格,贝多芬革新了古典奏鸣曲。
5. F. 库泊兰
,生前在凡尔赛宫任【答案】17~19世纪法国键盘乐音乐世家中最著名者,世称“大库泊兰”
皇家答:管风琴师,创作了键盘乐曲、器乐重奏及教堂声乐。他的200多首羽管键琴曲组合成27
,他还写作了最早的套组曲,技巧娴熟、精致动人,部分有引人人胜的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
论述演奏法的理论书《羽管键琴演奏艺术》。
二、简答题
6. 简述法国“六人团”及“三人团”的艺术成就。
【答案】(1)“六人团”(Les Six)的由来:
在1917年以后的法国,有六位青年音乐家经常以“新青年”的名义在一起举行音乐会,他们希望法国的音乐走一条明快、活泼、简朴的新路。1920年法国音乐评论家亨利·科莱写了一篇题为《俄国的“五人团”与法国的“六人团”》的文章,其中“六人团”的提法引起了人们的共识,并由此流传开来,这六人分别是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和泰莱菲雷。这就是“六人团”的由来,不过他们作为一个团体的时间不长,由于志向和美学趣味上的差异,不到三年就分道扬镳了。
(2)“三人团”的由来:
“三人团”是在“六人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几年后,“六人团”的六人发展各不相同:迪雷不久就放弃了音乐,回到农村; 泰莱菲蕾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作品再出现了; 奥里克的兴趣转向了电影创作。最后,留下米约、奥涅格和普朗克三人,他们成为20世纪法国音乐界的代表人物,史学中又把他们称为法国“三人团”。
(3)“六人团”人物简述:
①奥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瑞士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他的音乐生活一直没有割断与德国音乐的联系,曾提出以巴赫为伟大榜样; 他经常采用巴赫式的复调音乐进行创作,其作品带有德国音乐特点,同时从格里高利圣咏、爵士乐、十二音体系等多种音乐风格中吸取养料,音乐始终有调性,雄浑、热情,充满动力感; 正因如此,他被视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管弦乐曲《太平洋231》, 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大卫王》,《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很有新意)、《第五交响曲》等。
②米约(Darius Milhaud, 1892~1974),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他的音乐风格具有多样性,总体上倾向于抒情风格; 旋律常采用类似流行音乐的简单纯朴的音调; 节奏一般很规整,常常带有强烈的切分音,与南美民间音乐有关; 和声具有多重叠性; 多调性是他的音乐最显著特点之一。代表作品:管弦乐《屋顶上的公牛》《巴西的乡愁》,舞剧《世界的创造》等。
③普朗克(F.Poulenc ,1899~1963),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音乐风格兼收并蓄,但仍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征,主要以调性音乐为主,旋律性强,穿插了20世纪和声的不谐和因素,音乐中含有优美、诙谐和J 凋怅的情感表达。代表作品:舞剧《母鹿》,《小提琴奏鸣曲》等。
④迪雷(L.Durey , 1888~1979),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早期音乐含有新古典主义音乐因素,1945年后按照共产主义艺术观念进行创作。代表作品:木管曲《困扰》(1920),清唱剧《长征》(采用毛泽东诗词)等。
⑤泰莱菲雷(G.Tailfferre , 1892~1983),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作品具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代表作品:两架钢琴的《户外游戏》《第一钢琴协奏曲》《竖琴小协奏曲》《小提琴奏呜曲》等。
⑥乔治·奥里克(G.Aufic ,1899~1983),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热衷于电影音乐,作有电影音乐《给我们自由》《凯撒与克莱奥帕特拉》,另有舞剧《水兵》《加马舍的婚礼》等作晶。
7. 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有哪些?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发展日渐完善,当时常用的乐器大致分为三大类,即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
(1)弦乐器:
弹拨乐器一一琉特琴(Lute )族是当时最流行的乐器,它可作为独奏乐器或伴奏乐器,而且留下了许多琉特琴乐曲; 弓弦乐器—古提琴家族的维奥尔琴(viol )。
(2)管乐器:
此时最常见的管乐器有短号(cornetto )、小号(tromba )、笛(flauto )、双簧管(oboe )和低音管(fagotto )等。
(3)键盘乐器:
这时的键盘乐器有管风琴(organ )、古钢琴(clavichord )、大键琴(harpsichord )等。其中管风琴在教堂音乐中运用得较为普遍。
8. 室内乐及其产生与发展。
【答案】(1)含义: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指西方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听众演出的音乐,它有别于当时的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
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2)产生与发展:
室内乐大约于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小型器乐合奏形式。但如果从历史角度考察它,就会发现这种音乐形式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16~18世纪初,当时的音乐被分为:三大类:教会音乐、戏剧音乐和室内乐,当时的室内乐与教会音乐、戏剧音乐的表演场地和规模有所不同,它是在私人(贵族)家里表演的声乐或小型器乐曲,由于贵族们喜好音乐,他们常会找些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士一同演出,于是就形成了最早的室内乐形式。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叶,随着音乐逐渐走进市民阶层,表演地点也从私人家庭移到公开的音乐表演场所,使室内乐在含义上有了新的变化,它成为由少数乐器表演的(主要指弦乐四重
,与具体演出场所无关的现代室内乐。 奏)
19世纪中期至末期,大多数重要的室内乐作晶都出自德国作曲家之手,如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虽然乐器的组合主要沿用古典主义时期的形式,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通常为二至九人的承奏组合,最典型的例子是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