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730美术专业理论之艺术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指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由元代画家赵孟頫首次提出。“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文人画具备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的特征,其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呈现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都有很深的影响。
2. 叙事散文
【答案】叙事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以记叙事件、描写人物为主。叙事散文通过真实事件和人物的记叙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叙述描写中,也可夹以抒情、议论。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其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3. 狄德罗
【答案】狄德罗是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虽未超出机械唯物论的局限但含有丰富的辩证法的因素。在文艺理论上,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打破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的框子,建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严肃剧或市民剧; 扭转法国绘画中以布歇为代表的“罗可可”风尚,提出了一整套启蒙主义理想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主要著作《画论》、《关于<私生子>的谈话》。
4. 实用艺术
【答案】实用艺术是指与一般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强调艺术家个人艺术思想相区分的,通过设计师的工作,为社会大众服务,将实用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5. 感悟
【答案】感悟的含义是因有所感触而领悟或醒悟。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由于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出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和体悟。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或渐渐领悟,或瞬间开悟,它可以使人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感悟的产生,看似是因偶然触发而在无意识中创造性发生,实际是建立在艺术家长期艰苦思考的基础之上。
6. 巴洛克艺术
【答案】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①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②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③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④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⑤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⑥浓重的宗教色彩; ⑦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7. 戏剧
【答案】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其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在中国,戏剧是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的总称; 而在西方,戏剧仅指话剧。世界各国戏剧都由古代的歌舞演变而来,逐渐发展成由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多种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构成戏剧性,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规劝的目的,并使观众获得美的享受。
8. 艺术文化学
【答案】艺术文化学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艺术文化学属于艺术分支学科,处于普通文化学和普通艺术学的交叉领域,它重点研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具有的地位、作用,以及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9. 表演
【答案】表演是指演奏乐曲、上演剧本、朗诵诗词等直接或者借助技术设备以声音、表情、动作公开再现作品。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角色塑造的完美化以及性格意义上的出色刻画,其大致分为:①影视表演,主要有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电影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 戏剧表演中演员在舞台上可以直接和观众交流; ②音乐表演,是指借助一定的音乐器材或音乐伴奏而进行的表演; ③舞蹈表演,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的表演; ④时装表演,是指设计师、企业或学术团体为提出新的设计主张,引导流行色彩、流行款式,由模特儿穿着时装在舞台、灯光、音乐等条件下所作的表演,分为商业性时装表演和艺术文化性时装表演。
10.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二、简答题
11.文学作品中语言美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
(1)文学语言的准确性。即要求语言最恰当、最确切、最精炼地表现对象。
(2)文学语言的鲜明性。即要求语言清晰明确、新鲜活泼、富有特色。
(3)文学语言的生动性。即文学作品往往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多变、错落有致,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4)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即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在一起,达到情韵浓郁、形象传神的效果,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经其事,从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
12.怎样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1)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认识和理解包括带有倾向性质的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等主观因素。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的内容中不仅包括五四前后旧中国的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始末,及以此为线索而展开的具体的生活情节、画面,而且也包含了作者鲁迅的情感态度——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憎恨、批判,和对封建礼教的牺牲者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2)艺术作品内容是一种精神性的内涵
具体的文字、语言、音响、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却具有可被感官感觉到的特性。有了这些形式,精神性内涵才有所附丽,有了感性显现的机会,并得以诉诸欣赏者的感官与心灵。
(3)艺术作品的内容是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
(4)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就是说接受作品内容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对于一般的欣赏群体来说,也存在着鉴赏能力与审美经验的差异性。艺术欣赏不是对作品中所规定的内容的简单接受,而是较为复杂的精神活动。欣赏者各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情绪记忆、形象记忆,面对同一作品的内容,就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想象、体会。
13.整个艺术系统包括众多艺术门类,但是如何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各自分类的根据是什么? 各自又分为怎样的几种类型?
【答案】常见的艺术门类分类法根据及其类型具体如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