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09J7管理学理论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权力影响力

【答案】非权力影响力区别于权力影响力,它是指以本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而形成的。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在自然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其中,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体现在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之中。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才能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简称。作为领导者,才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种才能卓越的领导者就会使人们产生敬佩感,从而增加领导者的影响力。对领导者来说,决定自然影响力的才能主要是领导才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才能出众的人总是知识丰富的人。知识丰富的领导者,不仅可以提高领导能力,而且还容易与人接近,博得人们的信任,从而提高影响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决定其影响力的首先是专业知识。感情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

2. 前馈控制

【答案】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的两个方面。

前馈控制的优点在于:

①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己经铸成的差错的无能为力的弊端:

②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对立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收并付诸实施。

前馈控制的的困难在于; 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关系,在实际下作中,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3.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另外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有效性是指小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

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4. 双向沟通

【答案】双向沟通是指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在双向沟通中,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位置不断交换,且发送者是以协商和讨论的姿态面对接受者,信息发出以后还需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必要时双力可进行多次重复商谈,直到双方共同明确和满意为止,如交谈、协商等。双向沟通中的优点是沟通信息准确性较高,接受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产生平等感和参与感,增加自信心和责任心,有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但是由于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较易进入沟通过程,双向沟通的噪音比单向沟通要大得多,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

5. 制造资源计划

【答案】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 II )是指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起来的系统。MRP II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 质量控制的演进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阶段。

【答案】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解析】质量控制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质量检查;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加强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1)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下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①超个体的独特性; ②相对稳定性; ③融合继承性; ④发展性。

(2)企业文化在管理中起到很多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整合作用。企业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以及沟通方一式与整个组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种无形的合力,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②适应作用。企业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一旦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成员接受和认同,成员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做出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选择,倘若违反,则会感到内疚、不安或自责,从而自动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和改造性,其效用是帮助组织指

导员工的日常活动,使其能快速地适应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

③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作为团体共同价值观,是组织成员必须强行遵守的,与以文字形式表述的明文规定不同,它只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不断地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使组织自动形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以一种适应性文化引导着组织的行为和活动。

8. 管理幅度与组织机构的扁平化有何关系? 组织机构扁平化的原因及其效果如何?

【答案】管理幅度是指一个行政主管所能直接领导的下属人员的数量; 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自上而下分为多少层级。组织机构的扁平化是指管理层次的缩减。

(1)管理幅度与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之间的关系

当组织的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呈反向变化关系,或者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幅度大,组织层次就少;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即,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增加了管理幅度。

(2)组织机构扁平化的原因

①在下属人员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领导者的知识、技能、思想觉悟、组织能力、健康状况等水平越高,管理幅度就越宽; 同样,在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下属成员的知识、技能、思想觉悟、自治能力等越高,管理幅度也越宽;

②现代通信技术的运用,大大缩短了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管理幅度自然可以扩大;

③管理者善于同下属成员一起,制定出若干工作标准,放手让下属按标准行事,并把一些较次要的问题授权下级处理,自己只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处理例外事项,其管理幅度自然可以扩大。

(3)组织机构扁平化的效果

①信息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效率提高,并且不容易失真;

②机构扁平化以后,减少了管理人员和相关费用;

③企业的运转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9. 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答案】波特(L. W.Porter)和劳勒(E.E.Lawler )的激励模式比较全面地说明了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