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1

  摘要

一、简答题

1. 荧屏评论性新闻为何发展很快?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五彩缤纷的荧屏上,评论性节「和谈话类节口方兴未艾,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对话”等栏目的开播,到各地方电视台的焦点、热点板块节目的面世,各具特色的评论性节目相继荟萃一堂,一时间形成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景观。这根植于上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期中国大众的一种价值取向。

(1)人们的思想观点长期没有机会在公共场合得到沟通、碰撞和理解,如今有这个平台,可展示不同层面人们的看法和个性观点,就此自然而然地被卷入屏幕上的种种交流活动中。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大潮的节节进逼,人们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多元化,在审美取向上则是趋于个人化和平民化。观众开始有对娱乐、幽默、轻松节目的需求,并希望在节目中能找到一个参与其中表达自我的位置。因而,这类评论性节目一推出,就以鲜明的特色吸引着观众,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同时促进新闻节目质量的提高。

2. 请简要回顾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

【答案】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西方殖民国家在我国宣传殖民主义的言论时期

在中国最早的报刊及其评论论坛是由外国殖民主义者直接控制的,旨在传播西方文化,鼓吹殖民政策,宣传中国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道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写给当时英国驻沪领事白利兰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表白:别的方法可以使成千的人改变头脑,而文字宣传则可以使成百万的人改变头脑。他认为只要控制了中国“主要的报纸”和“主要的杂志”,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李氏由此受到英政府的赏识。

然而,当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改良派从他们的外国“先生”那里学会了办报,学会了用报刊言论呼吁变法维新以后,那些洋人“先生”们从此就难以独霸中国报刊及其论坛了。

(2)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宣传变法维新的言论时期

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是我国宣传变法改良的第一份报纸,也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政论型报纸。该报主编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循环日报》正是为了系统全面地宣传他的政见。该王韬视言论为“载道之器”,“贵乎纪事述情”,不宜墨守成规,对后来的政论文风影响颇深。

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最著名的报纸则是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创办于19世纪90年代的上海。此时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己经发动并迅速推向高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主将之一,其报刊政论感情奔放,笔端酣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时务文体”。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