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822旅游学概论之旅游学概论考研题库(1)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现状。

【答案】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由三部分人构成:来我国内地旅游的外国人(包括外籍华人); 来我国内地旅游的海外华侨; 来我国内地旅游的港澳台同胞。中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港澳台市场和外国人市场。中国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依次为:亚洲市场; 欧洲市场; 美洲市场; 大洋洲市场; 非洲市场。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下:

(1)与20世纪so 年代时的情况相比,其中欧洲市场的排序已由过去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原因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洲来华旅游者的数量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进入21世纪后,中国旅游业主要国际旅游客源国的构成范围和排序情况基本上已经趋十稳定。

(2)在20世纪的整个80年代中,中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国的构成范围和排序情况相对比较稳定。近距离的周边国家和远距离的欧美国家各占一半。但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国的构成范围和排序情况陆续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和蒙古这4个周边国家的来华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并使得这些国家皆进入了中国旅游业的10大国际客源国之列。

②日本和美国虽然维持了其作为中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国的地位,但在国际来华旅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开始时有下降。

③欧洲的来华入境游客数量虽然一直在不断增多,但增长速度缓慢,而且在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

上述情况反映出,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构成,已呈明显的近程化发展趋势。根据这一趋势,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今后将更加集中于亚洲。这一符合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构成规律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市场已经趋于成熟。

2. 试析旅游业的性质。

【答案】旅游业只是国家旅游事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业与旅游事业的区别在于,旅游事业不一定是以发展经济为目的,而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旅游经济。

(1)虽然旅游业的发展有可能也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影响,但所有这些非经济性影响都是因旅游业而派生的结果。

(2)虽然旅游业的经营会将某些社会、文化或环境事物作为其产品素材,但对这些素材的使用只不过是旅游产品的生产特点。所有这些派生结果或生产特点都不能改变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的营利性质。

旅游业是旅游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并需要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我国明确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其列为文化事业。一切都说明,旅游业的

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3. 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答案】纵观近些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以下一些特点:

(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发展,无论是在旅游人次上,还是在旅游消费总额上,都己大大超过入境旅游市场。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仍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2)短程旅游所占比重大

目前我国国民中多数人的旅游支付能力仍比较有限,加之带薪年假制度在我国尚未普及,多数人所拥有的闲日段时间仍很分散,所以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多表现为短程旅游。

(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在国内旅游活动中,绝大多数旅游者都不使用旅行社提供的商业性服务。

(4)旅游消费总额增长速度快,但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较低

从全国国内旅游消费开支总额看,从1978年的18.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285.86亿元,可见增长速度很快。但国内游客人均消费额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说明,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目前仍属于人次规模扩张型,在质量上仍显较低。

二、论述题

4. 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的个人内在因素有哪些? 外在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

【答案】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受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内容和具体作用如下:

(1)内在因素

在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诸多内在因素中,除了前面所述的反映个人需要的动机这一因素之外,还包括学习、态度、知觉以及人格等心理因素。

①学习

学习是指旅游消费者获取旅游经验的途径。包括旅游消费者得自于自己过去外出旅游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也包括取自于他人对其有关旅游经历的介绍。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旅游消费者会建立自己对有关的旅游目的地以及对有关的旅游产品的看法,这些看法会形成基本的习得标准,供自己日后外出旅游时,用作选择出游目的地的或选择旅游产品的依据。

②态度

态度指的是一个人由于受其所处成长环境及社会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影响,在谈及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时,在思想情感上对该人或该事物所持有的反应。态度就是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例如某一旅游目的地或某种旅游活动)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由于受其所处环境和社会文化的长期熏陶与影响,有些国家的民众认为外出旅游度假是一种奢侈,是小必要的浪费; 而在另外有些国家中,外出旅游度假则被人们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必需。

③知觉

知觉指一个人将感官所受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即一个人通过对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看法的认知过程。知觉具有主动性,因而难免会受到个人偏爱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一个人对信息的接受一般都会有所选择。

④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内心自我的反映,指的是会对其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特点。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个人偏好,从而会影响他的行为。在影响旅游购买动机的个人内在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心理类型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外出旅游特点。

(2)外在因素

①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与兴趣,从而会影响其追求的需要和动机。这主要是因为:

a. 文化知识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从而更容易诱发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b. 文化知识的增多也有助于克服对他乡陌生环境的心理恐惧感。

②年龄

年龄对旅游者购买动机的影响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

a. 年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从而制约着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b. 年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体力,从而也会制约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③性别

性别差异对一个人的需要以及对其行为动机的影响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a. 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例如体力)的不同;

b. 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家庭中扮演角色的不同。

④社会阶级

人们用于划分社会阶级的依据主要涉及两项因素:

a. 职业;

b. 收入水平。

⑤微社会群体

微社会群体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经常接触的人际环境或人群。这一因素的作用也会影响个人的需要和动机。

5. 通过了解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可得出哪些认识或结论?

【答案】通过了解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可得出的认识或结论主要有:

(1)不宜因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可溯源于古代的旅行活动,便将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等同于现今意义的旅游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