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812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以往被经济学家视为外部因素而由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假定和前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

2. 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

【答案】边际收益产品(MRP )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和边际收益(MR )的乘积,即。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总是使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等于这一单位要素所耗费的成本,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就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这里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雇用最后一个单位劳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产品价值(VMP )指要素的边际产品(MP )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每个厂商来说,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带来的边际收益(MR )始终不变且等于产品价格,即MR=P,所以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是相等的。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边际收益总是小于价格,即MR

3. 生产者剩余 。

【答案】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

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 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 s =f(Q ),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 0,厂商的供给量为Q 0,则生产者剩余为: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4. 消费者统治

【答案】消费者统治是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时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意愿。生产者为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等。这说明,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表明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率的配置,经济中的全体消费者都获得了最大的效用。正是基于此,微观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通常被用来作为对消费者统治说法的一种证明。

5.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答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新古典模型的典型代表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Q 为产量; 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 A 、α和β为三个参数,0<α, β

参数α和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与β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 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 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二、简答题

6. 简述企业的本质。

【答案】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把厂商的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即企业被抽象成一个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至于企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则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认为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开端。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在科斯看来,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企业内是“权威”指导资源的配置,而在市场上则是价格配置资源。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即企业的性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的理论及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易费用理论因为秉承这一逻辑而受到很多的批评,其争议点是,以企业和市场这样的两分法来研究交易和组织,有些过于牵强和突元。在张五常看来,企业取代市场并不十分确切,而应该说是一种契约形式取代另一种契约形式。后来的学者,如威廉姆森等,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可以说,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性质,对于研究企业生产行为和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7. 简述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答案】规模报酬是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量变动的状态。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时,这种情况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一般发生在生产开始扩张的阶段,因为大规模生产可以采用专业分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管理费用。另外,大规模生产还可以同其他厂商建立稳定的生产技术联系,增强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依赖心理等等。最终,会降低产品平均成本,实现规模报酬递增。

8. 对污染的控制是否越严越好?

【答案】对污染的控制并不是越严越好。从人们的主观愿望来说,对污染的控制当然是越严越好,最好严到百分之百。然而,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它只考虑到控制污染所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即社会收益,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为了控制污染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社会成本。 (l )为了减少污染,通常有如下两个方法:一是直接减少那些会带来严重污染的生产本身,例如,减少其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者干脆关闭整个工厂; 另一个并不直接减少生产本身,而是在生产中用新的、污染较少的原材料、机器和生产方法去取代旧的、污染较大的原材料、机器和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