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君其问诸水滨 .

【答案】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2. 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垩而鼻不伤。

【答案】听,顺,从。即随心所欲的意思。

3. 行李之往来 .

【答案】外交使节。

4.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答案】时:伺,窥探。

5. 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於内;救小,则以内重求利於外。 .

【答案】市:买。

6. 辭曰:“責車收,以何市而反? ”

【答案】(1)责:债务,债款。“债”古字,后写作债。

(2)市:买。

7.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

【答案】归:通“馈”,赠送。

8. 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答案】及:连词。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和”。

二、名词解释

9. 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10.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11.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读音和意义都一致,但是字的形体不一样的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峯”和“峰”。异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線”;

(4)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12.《说文解字》

【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的阐述了“六书”理论,并首次提出540部首,将9353个字归入这些部首,为后世的部首检字法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同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一一文献语言学,也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字,大体不出《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糟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一一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 同时它的训解更是国人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因此《说文解字》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3.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14.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三、分析题

15.分析下列汉字属于哪种造字法并简要分析。

贼 益 雅 向 取

【答案】(1)贼:会意字,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2)益:会意字,小篆字形,象器皿中有水溢出。从皿,从水。

(3)雅:形声字,从佳,从牙,牙亦声。

(4)向:象形字,从宀,从口。

(5)取:会意字,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

16.阅读下列这段古文,解释下加横线的虚词的用法。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答案】(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于”用来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的“在”“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