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646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勃兰登堡门
【答案】勃兰登堡门是是普鲁士早期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的代表性作品,由朗汉斯设计。这座大门以雅典卫城山门为原形,主要由多立克柱式支撑的山墙组成,但这座大门的柱子没有遵循古老的比例关系,而是纤细一些。此外,檐部也被加高,并在当中设置了四驾马车的雕像装饰。
2. 印度经济管理学院宿舍楼
【答案】印度经济管理学院宿舍楼是路易•康的设计作品。该设计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以大片墙而为主。所有建筑都有朴素的红砖墙面,与周围的自然植物和谐,而大面积的实墙则尽可能地遮荫,还在建筑上开设的各种奇特的孔洞。路易*康在这座建筑中所选用的清水砖墙,既是成本最低的建筑材料,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淳朴而静谧的学术气息。学生宿舍中的大小跨度孔洞,采用圆拱加扶壁墙垛或平拱加钢筋混凝土拉杆的结构制成,并且内部还设置了一些非正式的公共活动空间。
3. 现代主义建筑
【答案】现代主义建筑又称国际式建筑,是指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建筑形式,于五六十年代成为影响世界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以贝伦斯、格罗庇乌斯、柯布西埃等人设计的为代表,其特点有:①普遍使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②新建筑样式以实用、经济为考量,相关学科得到发展;③注重效率和科学性,趋向系统化、标准化;④装饰因素被排除在外。
4. 流动空间
【答案】“流动空间”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建筑原则,它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流通,以及内部空间之间的流通。它常常以不到顶的矮墙或带缺口的外墙来实现内外空间的流通,以各种隔墙、隔断来实现室内空间的流通。它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也是其成功的标志。
二、简答题
5. 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是谁设计的?有何特点?
【答案】(1)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者
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是莫奈奥设计的。
(2)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的主要特点
①建筑中对地方与历史元素的使用是显然的,室内连贯的展览空间由一系列大券门的墙体组织;
②墙是由塞维利亚地方手工制造的、与当年古罗马砖同样尺度的红砖棚筑;
③新建博物馆与原有遗址建筑形成两个相对独立又互相重叠的空间系统;
④这种重叠关系不仅形成了动人的、呈现历史的场景特征,而且也诱发了关于如何延续当今都市生活与社区感的思考。
6. 第一届世博会的场馆的名称是什么?设计者是谁?
【答案】(1)第一届世博会场馆名称是水晶宫。
(2)水晶宫的设计者为帕克斯顿。
三、绘图题
7. 萨伏伊别墅平、剖面
【答案】
图 萨伏伊别墅平、剖面图
四、论述题
8. 举例说明密斯的空间理论。
【答案】(1)流动空间
①密斯对流动空间的理解
密斯认为,建筑空间不像以往习惯那样地是一个由墙面、屋面和地面像盒子似的,室内外空
间绝然划分的房间;而是由一些互不牵制的部件——可以独立行动的墙面、屋顶和地面——分别组合起来,成为既可封闭,又可开敞或半开敞,或互相贯通的多种多样的建筑空间。
②典型实例: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a. 该建筑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碎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b. 该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砖石建筑的以手工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依靠钢、玻璃的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在建筑空间和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
(2)全面空间
①密斯对全面空间的理解
密斯认为,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不能因此就推倒重建,所以要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造一个偌大的、没有障碍的,可以供自由划分的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明确哪些是承重构件和不承重构件,逻辑地处理它们的形体表现。因此,他企图创造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改变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
②典型实例: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
该馆长67米,宽36.6米,没有柱子和承重墙。顶棚和幕墙都悬挂在四榀大钢架之下。设计教室、图书馆、展览室等都布置在这个大空间里。仅用一些不到顶的隔墙略加分割。一些独立的房间如厕所、贮藏室则布置在地下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