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由于我国目前在高中阶段同时并行四版本教材,而青海省在初中阶段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所以所有学校在初中阶段普遍不重视地理,加之地理课程在初中阶段主要安排在初一初二,学生在高中重新接触地理时,初中相关的地理知识已经基本遗忘殆尽,而青海湟川中学是青海省的一所半封闭化管理的重点中学,每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居全省第一,所以学生普遍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由于省情和学情的双重限制,使得高一新生在接触地理课程时知识出现断层,尤其是在基础的地球与地图部分和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普遍知识欠缺。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本校学情,就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征,结合现行四版本教材的优缺点,融入乡土地理,以便开发出适合青海湟川中学学生实际情况的特色高中地理课程纲要。
本文主要从开发该校级特色地理课程纲要的意义,为何要开发该课程纲要,以及开发该课程纲要所要依据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实践过程案例分析以及结论和反思。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结合本校学情,在学生高一新入学时,先给高一新生讲授地理基础课部分:即地球和地图,然后再进入自然地理。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在该校课程编制过程中主要依据的理论基础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多元智能论以及陶行知的相关教育思想等。在开发过程中主要的依据的是该学校全体地理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现有学生的学情分析以及对四版本教材的整合策略和对乡土地理内容的挖掘。在纲要内容方面要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教学策略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和实际案例相互穿插,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及地理学习兴趣。该研究最大的特色是将教材整合与开发相结合,知识学习和能力拓展相结合,将学情分析作为课程纲要开发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指导地理教学实践,有助于优化地理教学安排。
所以该地理课程纲要将现有的高中地理内容分割为五个模块,第一部分:《地理基础科课程纲要》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课程纲要》(必修一)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程纲要》(必修二、三)第四部分:《地理选修课课程纲要》第五部分:《知识拓展类课程纲要》。由于工作量较大,所以目前只开发了高一年级地球和地图部分基础课的课程纲要。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课程纲要编制内容选取上侧重于知识结构顺序整合,即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先进行地球与地图等地理基础课课程讲授,授课方式上注重学生参与实践、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多元化、在评价结果上采取多维度衡量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能力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