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734中外文学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______作家在《______》中塑造出来的。

【答案】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解析】“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

2. 古罗马的诗坛三雄是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维吉尔; 贺拉斯; 奥维德

【解析】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三位重要的诗人,并称罗马诗坛三雄。维吉尔的代表作是《伊尼特》; 贺拉斯的代表作是《诗艺》; 奥维德的代表作是《变形记》。

3.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______。

【答案】赫塔·米勒。

【解析】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走》、《光年之后》、《行走界线》与《河水奔流》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二、名词解释

4. 马查多·德·阿西斯

【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是巴西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首屈一指”和“独一无二”的作家。时至今日,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他是有史以来巴西“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巴西文学界享有独尊的地位。马查多·德·阿西斯的代表作有《金卡斯·博尔巴》、《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和《堂卡斯穆罗》,它们被巴西文学界称为“不朽的三部曲”。

5.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6. 超现实主义

【答案】超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派别之一。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超现实。它源于达达主义,最先兴起于法国,之后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7.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答案】《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作者于1843年深秋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是创作这首长诗的基础。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称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8. 《跳房子》

【答案】《跳房子》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啼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9. “大学才子派”

【答案】“大学才子派”是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的统称。他们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具有较深的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修养。他们将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民间戏剧等各种戏剧形式融为一体,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剧作,为英国民族戏剧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准备了条件。其代表人物有约翰·李利、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

三、简答题

10.东方文学的特质。

【答案】东方文学的特质主要有:

(1)悠久古老的文学历史与文学传统

①东方文学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学在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这两块大陆上,

,世界“之最”结出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批璀璨的果实。如许多世界“第一”。其中,有世界上最早

和最优美的神话传说,有世界上最早和最为庞大的诗歌总集——印度的《吠陀》; 极其宏伟而浩瀚的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有世界上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中国的《国语》和《左传》; 有世界上最庞大、最神奇的民间故事集——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等等。

②东方文学有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东方文学中除了占埃及和占巴比伦文学遭湮没外,印度、中国、波斯一阿拉伯伊斯兰文学传统、日本文学传统都绵延至今,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古希伯来文学总集《旧约》和《新约》一道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构成欧洲文学的两大书面源头之一。在东方文学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巨匠、大师不断涌现,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大量的古今名家名著已成为全人类文学艺术的典范。

(2)形成与发展的多源性

东方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与西方殊异,具有“多源性”和个性突出的特点。东方三大文化体系各自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又都比较成熟、发达,在形成与发展中几乎并驾齐驱。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东方文学发端于古代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和中国五大文化源头,到中古基本形成了三大历史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东南亚文化圈和西亚、北非的文化圈。多源性的古代东方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各文化圈的文学所独有的特质,直到现当代还可以从这些地区的文化差异中看出。

(3)浓郁的宗教与伦理道德色彩

东方以群体协调均衡意识为主导的心理机制,使得东方文化表现出鲜明的泛道德色彩和浓厚的宗教意味。以伦理为本位、以道德为重心的东方文化特质,决定了东方社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呈现出个体与宗族乃至整个社会不可分离的等级秩序和伦理规范。中古东方三大文化圈的形成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更得力于佛教、伊斯兰教和儒家思想的传播。东方宗教以其价值观念为最高原则,成为神话、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精神内核。东方各国最古老的文学汇集,往往就是宗教的文献或典籍以及它的阐释文本。如婆罗门教的“吠陀本集”和“吠陀文献”、佛教的“三藏”、犹太教的“经书总集”、琐罗亚斯德教的《阿维斯陀》以及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等,既是宗教经典,又是文学名著。

(4)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早在书面文学出现之前,古老的多民族的东方己流传着异常丰富的民间口头作品,包括各种神话传说、民谣、篇言、民间故事、寓言等等。东方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因素较西方文学更为丰富突出,特点也更为显豁。东方文学与民间口头文学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原始口头文学的流传与整合。东方文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埃及的《亡灵书》、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朝鲜的《春香传》等,都源于民间口头文学。

②文人吸取民间文学养分的再创作。这大致有二种情况:

a. 以劝善训诫为内容,如印度的《三百咏》等;

b. 体裁上诗文夹杂,如萨迪的《蔷薇园》等:

c. 框架结构的采用,如印度的《十公子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