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闽南师范大学109J7管理学理论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领导者
【答案】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主管人员,他们担负着管理者和领导者双重角色。现代领导者在组织中担负起引导和服务两个方面的职责:①引导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 ②服务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可见,引导职责和服务职责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服务职责发挥得越好,引导职责就越能有效地实现。对于作为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者来说,权力和权威是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领导者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权威进行控制和指挥,发挥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2. 风险型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型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风险型决策所处理的决策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有: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收益最大,损失较小等; ②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井且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③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或者存在一个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 ④不同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或某一概率分布下的损益值可以预先确定; ⑤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或者某一概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顶先算出或估计出来。风险型决策是以概率或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的,因而具有随机性。
3. 绩效评估
【答案】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业绩表现进行考察评价。组织中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经营业绩。因而,必须定期对组织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以便作出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方面:①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②为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③促进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4. 目标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答案】MBO 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全体人员能够亲自参加制定目标,并且围绕工作目标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工作中实施“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是结合形势和市场的需求及企业自身的条件,分别制定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和各部门以至个人的工作目标,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完整的口标体系,从而把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和企业的总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然后以目标作为授权和分配资源的依据,促
使每个部门和职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独立自主的全面完成各自目标所规定的任务。目标管理包括四个要素:确定目标、参与决策、明确期限和绩效反馈。
5.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日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一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①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②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③提出1种新的管理方法:④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⑤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6. 激励(Motivation )
【答案】激励(Motivation )是指通过使组织成员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来引导他们以组织或领导所期望的方式行事。早期的激励理论有需求层次理论、X 理论和Y 理论、激励一保健理论; 当代的激励理论有: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 在管理实践中,最有效地激励员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认清个体差异,使人与职务相匹配; ②运用目标; ③确保个体认为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④个别化奖励; ⑤奖励与绩效挂钩; ⑥检查公平性系统及重视金钱的激励作用。
二、简答题
7. 薪酬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薪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1)正确设定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将向有关员工传递明确的信息,即组织要求你做哪些事,什么事做好了能得到奖励。由于人的自利性,大多数人都会按评价体系显不的方向去努力,因此工作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有“指挥棒”效应。在设定时必须慎重,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功能、战略地位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哪些为主、哪些为辅,不适当的量化可能误入歧途,难于使评价达到公平公正的要求。
(2)根据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必须给予报酬
报酬从性质上可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种。一般两者相互结合,兼而有之。报酬从作用上可分为正报酬和负报酬两种。正报酬就是奖励,负报酬就是惩罚。一般而言以奖励为主,但惩罚也不可缺少。奖励的目的在于“打气’,、“加油”,使其工作更加努力,惩罚的目的则在于“惩前毖后”,使员工不再犯类似错误,起到“火炉效应”。即当你用手去触摸火炉时,立即会感到灼痛,迅速把手缩回,你及其他人都将由此得到教训,以后不能再用手“触摸火炉”。
(3)为了使报酬能对工作形成良胜循环,必须按照“法、理、情”的原则去做。
①先要制订奖惩办法,公之于众。“法”要足够透明,严防模糊处理、暗箱操作,一切奖惩都有法可依。
②任何奖惩都应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合“人人平等”之理,不拘个人私情,更不能营私舞弊、弄虚作假。
③任何奖惩都要合情。“法”本身要“合情合理”,执法过程除“人人平等”、“铁面无私”之外,也要充分考虑具体情节,使结果能“合乎人情”。所谓“人情”并非“私人交情’夕,而是“人之常情”。“合情”有利于人们接受,能使奖惩起到更好的效果。管理者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激励作用,“重奖重罚”很容易做过头而不合情理,走向“事与愿违”
8. 企业在进行组织变革中经常碰到文化的障碍,在处理这种冲突时,是组织变革适应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去适应组织变革?
【答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剧烈变化的环境,总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调整有局部的、战术性的变化,也有全局的、战略性的变化。这些需要做出的变化,有的和组织文化相冲突,有的和组织文化相一致。当组织文化和企业需要做出的变革相冲突的时候,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不同的环境下,需要调整的对象是不同的,有时候是调整企业文化,有时候是调整内容。
(1)企业文化适应组织变革的情况有:①组织的变革很重要。由于组织的一切资源都是为组织的战略服务的,组织文化也是一种组织的资源,因此,当组织的变革有可能涉及到组织的战略问题,关系到全局问题的时候,企业的组织文化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变革。另外,当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文化也需要做出调整,来适应变革,因为,如果企业破产了,组织文化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②组织文化的抵抗力量很小。组织中的任何一种变革都会遇到阻力,只是阻力的大小不同而己。如果来自组织文化的抵抗力量很小,企业没有必要改变变革的计划,而是如果有必要,就去改变组织文化。
③组织文化本身己经过时,和当代的经营理念严重脱节,就需要对这些文化本身进行变革,虽然也会遭到强烈的抵制,但是,为了企业日后的健康成长,必须对这些文化因素进行变革。
(2)很多企业的变革最后都失败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变革根本不适合该公司,和该公司的文化相抵触。组织变革适应组织文化的情况有:
①如果对于组织的一些枝节问题进行变革,而变革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强大的来自组织文化的阻力,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明白,此项变革有可能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坚持,只能导致失败的结果,降低员工的满意度。
②如果变革的内容涉及到组织文化的根本部分,并且遭到了大部分员工,尤其是元老级员工的反对,那么,管理者就需要考虑改变变革的方案,否则,这样的改革方案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9. 委员会的工作方式有何贡献和局限性? 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答案】(1)委员会工作方式的贡献在于:①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②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③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 ④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2)局限性为:①时间上的延误,为了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制定出各方面基本上都能接受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