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局地原料
【答案】局地原料是指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
2. 经济梯度
【答案】经济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梯度推移是指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如果以基层行政区为单元,把各行政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标示在各行政区域的中心附近,把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编制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布图,可以在地形图上反映出国家或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3. 生产链
【答案】生产链是指主要研究客体是商品形成的流程及确定参与的主体及其活动,着重于强调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能增加价值的系列功能不同、但相互作用的生产活动的集合。生产链主要由输入、生产、物流和最终消费四个环节构成。
4. 多样化
【答案】多样化是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由于横向一体化己涉及同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己涉及相关但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多样化,这里的多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
5. 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一般而言,经济目标是增强区域的经济实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社会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 环境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及持续发展。
6. 加工系数
【答案】加工系数是指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较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较小。
7. 离岸金融中心
【答案】离岸金融中心是指提供离岸金融(即境外金融)服务的地方。由于它们往往分布于远离大陆的岛屿上,故此得名。目前比较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有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马恩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西萨摩亚、安圭拉群岛等等。
8. 纵向一体化
【答案】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
二、简答题
9. 试述相互依赖理论
【答案】布鲁克菲尔德在1975年出版的《相互依赖的发展》一书中指出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受依赖关系的影响,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所以,很难区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宗主国的经济发展其实也是依赖于外围国家的,就像外围国家依赖它们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无法进行下去。
相互依赖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相互依赖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国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某些国家有利的变化,对另一些国家则可能不利。此外,相互依赖的影响并不完全表现为积极或消极,而可能是这两种影响同时存在、交织。积极的相互依赖有利于推动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和一体化,相反,消极的相互依赖则会引发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和矛盾。所以,需要有目的地采取措施和政策,对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进行干预,促进相关国家的互惠互利,化解矛盾和冲突,推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10.简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
【答案】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一般是根据专业化部门与综合发展部门的关系,以专业化部门的企业布局为中心,结合区域的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综合发展部门而形成的。所以,主要采用企业成组布局的方式,即把相关企业按内在联系集中设置在同一地区。
原苏联学者曾提出了一个假想的经济地域综合体圈层空间结构模式。该模式认为,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核心是工业枢纽或工业中心,各类企业围绕它呈圈层分布。在这个圈层结构中,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大型联合企业组成枢纽的核心; 由此向外,第一圈分布的是与核心企业有直接生产联系和利用其废料的企业; 第二圈层是为核心企业和第一圈层服务的企业; 第二圈层是专门为各圈层企业的职工及家属服务的企业; 第四圈层是直接为工业枢纽服务的农业单位; 第五圈层是交通和邮电业; 第六圈层是为枢纽居民服务的各种非生产性机构,如商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部门。但是这个模式只是简单的设想。实际上,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远比它复杂。
11.简要说明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
【答案】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矛盾与统一的关系
(1)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关系
企业的市场范围处于不断扩大之中,但不同经济活动地理范围的扩展是各不相同的。经济空间问题上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的矛盾己十分尖锐。
(2)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统一关系
①经济全球化引起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
地理空间上邻近企业的共同性增加,同时人们和国家个性化要求也随之增加。经济一体化、地方文化传统建设加强同时发生、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矛后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
②地方化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a. 在地方化过程中,全球化的因素必然影响到当地的价值观、文化观;
b. 强烈的地方化(民族化)有利于全球化发展,当然,本土化的东西进行全球化的关键在于商业包装和因地制宜。
12.简述经济全球化多极格局的特点。
【答案】经济全球化多极格局的特点: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
当前,多极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世界各国联系加强,但同时竞争加剧,在国际经济舞台中的地位彼此消长。整体上看,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升,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崛起。当前己经形成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13.何谓网络式空间结构?
【答案】网络式空间结构是点轴系统发展的结果。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一个点可能与周围的多个点发生联系,以满足获取资源和要素、开拓市场的需要。相应地,在点与点之间就会建设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动力供给网络。网络上的各个点对周围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组织和带动作用,并通过网络而构成区域的增长中心体系。
14.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答案】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可以从农业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来看。
(1)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
①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②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③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卜受益最大。
(2)经济学上的意义
①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②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