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淮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长学校

【答案】家长学校是以婴幼儿、中小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业余教育形式。任务是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 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 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一般多由中小学校、妇联、妇幼保健院(所)、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部门兼办。办学经费自行筹措,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如按学员的学习时间分,有“星期天家长学校”、“家长夜校”、“农闲家长学校”等; 按教育对象分,有“母亲学校”、“爸爸学校”、“乳儿家长学校”、“后进生家长学校”等。按层次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学前子女家长学校,对象为子女是6周岁~7周岁以下的家长,教学内容有优生、优育、幼教知识及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 二是在学子女家长学校,教育对象为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学内容多是根据各学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和教学要求,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辅导子女学习和培养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

2.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答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等),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和盟洗等。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有机的一个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简答题

3. 简述陶行知对幼稚园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案】陶行知对幼稚园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奉献精神。陶行知认为奉献精神是一切教师的灵魂。它是决定教师事业的内部因素,教师也只有拥有了奉献精神才会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2)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为教,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求真就是追求真理,用做真人。

(3)以身作则,自化化人的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为教,要“以身作则”,为儿童起到榜样的作用。

(4)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他指责那些保守、落后、不知进取的教师“天天卖旧货”、“依样画葫芦”。

4. 学前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经济是教育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决定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前教育本身的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变革。

(1)学前教育受到经济的制约

①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a. 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巧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聚集于城市,这些贫民子女的保育问题被提上日程,出现了一些贫民儿童保护和养育设施,这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和根源。

b.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一般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儿童入园率较高。

②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不同形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这便导致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也不尽相同。

(2)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前教育史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

(1)学前教育通过保护和解放劳动力,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培养人才的角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2)学前教育为家长减轻养育子女的负担,从而帮助家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 简述幼儿美育过程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

【答案】幼儿美育过程一般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达、欣赏与评价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趣味性原则

美育过程一般具有娱乐性,即“寓教于乐”。幼儿活动兴趣性强,意志力较弱,审美活动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美育过程更应强调趣味性。幼儿美育过程应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2)形象性原则

形象性是一般美育过程的特点,即“寓教于形”。美总是体现在一定的形象之中。美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也都是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教师可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和现象熏陶和教育孩子,也可让孩子创造美好生活和艺术形象。

(3)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也是一般美育过程的特点,即“寓教于情”。幼儿活动易受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而,幼儿美育过程更须强调其情感性。幼儿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进入现实和艺术的美的意境,激起幼儿情感共鸣,使幼儿陶醉其中,将美融化于心灵。

(4)活动性原则

幼儿审美感知具有动作性,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美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让幼儿亲自活动。如让幼儿摸、听、看、闻、做、评等。在艺术教育中,应注意让幼儿多唱,多跳,多画,多折纸和雕塑,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5)创造性原则

自由表现和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教师让幼儿掌握艺术语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自由、开放和创造性的心灵。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我,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创造,允许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示范小雷同,理解并尊重幼儿在审美方面的个体差异。

三、论述题

6. 案例点评

裤子尿湿以后

晚饭后,小朋友都到活动区玩玩具,等待家长的到来。只有媛媛小朋友躲在厕所里哭着不肯出来。我(老师)走过去,轻声问她:“你怎么了,可以告诉我吗? ”她说:“刚才上厕所时,我的裤带儿太紧,脱不下来,所以……”听了孩子的一番话,我向她笑了笑,说:“没关系,别的小朋友不知道,老师替你保密,咱们不跟别人说。”她听我这么一说,马上点了点头。为让她放心,我还跟她拉勾儿,发誓保密。

我把她带到寝室,帮她把裤子换下来,盖上被子,等她家长来接她。

我看她表情很不自然,便问她:“你在家帮妈妈干活儿吗? ”她马上兴奋地说:“我有时帮妈妈干活儿,妈妈夸我是好孩子。”我说:“老师也觉得你很能干,是个好孩子。不小心尿一次裤子算不了什么,以后有尿要早点尿,不要穿裤带太紧的裤子,万一解不开裤带要及时告诉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老师小时候也尿过床呢,每个大人小时候都尿过床,也都尿过裤子! ”她听了先是一脸的惊讶,随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笑得那么真诚。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德育过程的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老师的言行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答案】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幼儿德育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言行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案例中的教师尊重幼儿,能替幼儿保守秘密。在得知媛媛尿裤子后,该教师安慰幼儿说别的小朋友还不知道,并承诺不会告诉别人,这就使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

(2)爱护幼儿,案例中教师耐心地帮幼儿换衣服,让其在寝室等家长; 并拿自己和其他人小时候都尿过裤子为例,让幼儿放松心情。

(3)案例中教师能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幼儿,很具体地告诉孩子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做,也顾及了幼儿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