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淮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之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研究能力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众所周知,研究者应结合研究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它具体包括以下能力:
(1)定向能力
研究者应具有在大量教育问题中准确地抓住今后有发展前途的两三个研究方向的胆识,不仅能准确判断某个课题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而且也能把握住自己最突出的兴趣和特长,明确自己能不能做。这种科学的预见,
即人们常说的“远见卓识”。
(2)理论思维能力
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把某个教育现象的本质提炼出来并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同时善于从一个基本思想导出一系列新的见解,善于从理论上思考教育问题。
(3)创造能力
即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研究者要善于借助直觉、联想和想象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富于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原有理论框架,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分析研究教育问题。
(4)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变革教育现象的物质活动能力。
(5)评价分析能力
即综合力和判断力。包括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和他人所进行的科研过程、科研成果的评价分析。
(6)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
应该看到,组成教育科研能力结构的六种能力,每个人发展的水平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有的人可能擅长于教育的理论研究,而有的人则可能在进行教育实验操作性研究方面更具有特长。如何从教育科研能力结构中推论出教育科学研究的风格类型,是一个有待研究的十分有意思的课题。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从学习教育研究知识到形成科研能力,中间经过了两个转化:一是在初步实践基础上将科研知识转化为教育研究操作技能,二是通过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将科研技能转化为研究能力。
2. 以当代西方为例,说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多元趋势。
【答案】(1)对教育的生物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物学方法。企图用生物体的需要和冲动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用生物进化观点来解释文化、教育及其它社会问题。而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起源的发展过程为基础的发生学方法,如皮亚杰通过儿童智慧产生发展的研究,创建了发生认识论,提出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的连续的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一些学者用发生学方法并结合历史比较法、结构功能法去探索教育的起源、发展过程及本质等问题。近年来从动物行为论理解,强调儿童的生物性遗传对于本身及与他人的互动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2)对教育的行为主义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斯金纳的工具制约论方法。“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学习就是形成行为”,强调外在环境决定作用,强调通过上具来制约认识发展,强调行为的强化和训练。研究的是可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
(3)对教育的符号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论方法。如美国学者Simon (西蒙)的信息加上理论,认为人脑和计算机的功能粗略相似,工作方式一致,都是信息加工系统,而且都是符号信息加工系统,学习就是利用有限的工作记忆来进行一系列的符号操作过程。因此人的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可以由计算机来模拟,可以由一些基本的信息加工程序加以实现。
(4)对教育的文化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学方法,社会地理学等方法。从社会和地理空间结合角度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地理学方法,研究社会区域与家庭的教育功能,社区多层次协调教育网的结构及教育条件。同时涉及教育生态环境,探讨社会教育的作用,社会风俗、社会规范、社会舆论——显性的与潜在性的——形成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如何对社会影响进行有效控制。西方现代解释学认为,只有当人的行为被看作是有意义的行动时,才能获得关于社会生活的真正知识。因此把研究人的理解活动作为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在解释教育现象时,首先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分析构成的复杂因素,并放在一定的历史、地理、社会、生物、政治等背景中加以综合考察。
(5)对教育的社会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研究方法,前苏联维果茨基的教育与发展观,都足以联系外部事件来说明发展。
(6)对教育的心理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人本主义研究方法。从杜威、蒙台梭利到柯尔伯格等,强调意识和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从本能、人格结构、心理发展阶段来探讨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特征,艾瑞逊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则强调社会制约、儿童主动性与社会适应性。
从以上所列可以看出,第一,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是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而分化的,以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础,必然导致各自的偏颇和缺陷。第二,多种理论流派及方法的产生发展,反映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化过程。第三,各种理论流派从基本趋势上可归为两个主要思潮,这就是注重社会发展的科学主义导向和注重人本身发展的人文主义导向。因此我们在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作指导,从本质上加以把握,以防误入迷路。
3. 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作为一种一般方法广泛应用丁教育研究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其主要作用如下: (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如果说自然科学研究中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曾导致19世纪地质渐变论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地质学和生物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那么在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关于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研究中,通过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异同,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今天发展的特质。中国教育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外教育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本国的教育传统特点及东西方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揭示教育发展的本质联系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将个别事物属性纳入广阔的背景,能激发思维,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并深化认识。通过比较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鉴定事物的差别和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多种属性,更好地队识本国、本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和特点。
(3)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索。我们要使决策科学、合理,就要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将这一问题与其它相同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决策有的放矢,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上。因此,从宏观的国家教育决策到微观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无不渗透着比较研究,也无不需要比较研究。
综合以上对于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把比较研究方法孤立化、绝对化,而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比较研究,选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在搜集文献情报与资料过程中,不仅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定性鉴别,而且有助于揭示一些较专深的不易明察的资料信息;在进行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时,也需要运用比较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实践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判断,从而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实践检验。没有比较,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二、论述题
4. 试述科研群体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
【答案】科研群体是一个有一定结构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群体的整体性的功能,就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増强科研群体的聚合力
所谓聚合力,是一种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应自觉地服从于同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