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同济大学汽车学院815传热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接触热阻。

【答案】如图所示,两个名义上互相接触的固体表面,实际上接触仅发生在一些离散的面积元上,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中充满空气,热量将以导热的方式穿过这种气隙层。这种情况下与两固体表面真正完全接触相比,増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2. 接触热阻,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入口效应,黑体,温室效应。

【答案】接触热阻:由于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都不可能是紧密的,两壁面之间只有接触的地方才直接导热,在不接触处存在空隙,热量是通过充满空隙的流体的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的,因而存在传热阻力,称为接触热阻。

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指核态沸腾时达到的最大热流密度。

入口效应:从管子进口到充分发展段之间的区域称为入口段,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较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比充分发展段的高,且沿主流方向逐渐降低。

黑体是指能吸收投入到其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的物体,是一种假想的物体。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辐射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3. 灰体

【答案】灰体是指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

二、简答题

4. 图中是强化相变(凝结、沸腾)传热管示意图,试分析哪一种是凝结传热管,哪一种是沸腾传热管,为什么?

图 凝结(沸腾)传热管

【答案】图(a )为凝结传热管。利用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尖峰能够减薄液膜的原理,凝结

液会向尖峰中间的凹槽聚集,从而使尖峰处的液膜很薄,同时凹槽的结构有利于迅速排除凝结液。

图(b )为沸腾传热管。传热管表面形成的众多孔隙结构,最容易产生汽化核心,有利于气泡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强化沸腾换热。

5. 为什么用普朗特数可以定性地判断流体外掠平板时的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相对厚度?

【答案】普朗特数分子表征了流体由于分子运动而扩散动量的能力,这一能力越大,粘性的影响传递的越远,速度边界层越厚;分母则表征了热扩散的能力,因此,两者相比,基本上可以反映边界层的相对厚度。

6. 空调和制冷用的冷却器,其管外装的肋片往往制成百叶窗式肋片,如图所示。试问肋片做成这种形式的意义?

【答案】空气流过平直肋片时,随着流程的增长,边界层会增厚,表面传热系数会减小。将其做成百叶窗式,可使流体流经肋片的边界层破坏,使边界层减薄。同时,流体脱离百叶窗式肋片后产生分离状扰动。这些均能强化传热。

7. 什么是显式格式?什么是显式格式计算中的稳定性问题?

【答案】(1)在非稳态导热的差分分析中,取温度对时间的向前差分,使后一时刻的温度分布完全取决于前一时刻的温度分布,而不必联立方程求解。这样的差分格式称为显式。

(2)在显式计算中,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的选择会影响求解过程的稳定性,选择得不适当会使温度产生震荡,而不收敛于某一数值,这是不符现实的。

8. 写出毕渥数与努塞尔数的定义式,并说明它们的物理意义,比较两者不同之处。 【答案】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其界面上换热热阻之比;壁面上流体的无量

纲温度梯度;两者不同之处在于:里面的为固体导热系数,里面的为流体导热系数。

9. 若严冬和盛夏时室内温度均维持20℃,人裸背站在室内,其冷热感是否冬夏相同?

【答案】不相同。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1)对流换热,本题可认为对流换热量冬夏差别不大,因为人体温度冬夏基本相同,室内空气温度相同,其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温差相同,因此对流换热量基本相同;(2)辐射换热,辐射换热量冬夏差别较大,因为冬季围护结构温度比夏季要低得多,因此冬季人体通过辐射散热量要大于夏季,当严冬和盛

夏时室内温度均维持20℃,人裸背站在室内,其冷热感冬夏是不同的,冬季会有明显更冷的感觉。

三、计算题

10.如图所示,有一环形空间,其内充满发射率和透射率分别为0.3和0.7的气体。环形空间的内、外直径分别是30cm 和60cm ,表面发射率分别为0.5和0.3。内表面的温度为760℃,外表面温度为370℃。计算从热表面到冷表面,每单位长度的净辐射换热量及气体的温度各为多少(忽略对流的影响)?

【答案】题中气体不流动,又无内热源。在整个系统达到热稳定状态后,气体吸收的能量必然等于它所发射出去的能量,即气体为一种重辐射介质。这时的热网络图如图所示。

由题可得

:,

表面热阻:

环形空间的内、外表面1和2之间,因有辐射气体存在,所以单位管长的辐射换热量为:

所以,空间热阻为:

同理,内外表面与气体间的空间热阻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