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组织文化

【答案】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2. 教育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经济效益亦称“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收益”、“教育经济价值”等,是指一国、一地区、一学校投入教育的资金与教育产出的成果的比较。教育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同物质生产领域不同,教育的产出包括:①直接产出,即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②间接产出,即这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投入社会经济之后,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3. 教师工资制度

【答案】教师工资制度是指中国实施的关于教职工工资的规定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70年代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1985年开始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其特点是把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本人负担的实际职务密切结合起来。所谓结构工资,是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中小学、幼儿教师同时实行教龄津贴。高等学校教学人员职务名称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列:实验人员按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分列; 科研人员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的职务名称系列分列。中小学教学人员职务名称按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分列。高等和中初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也有相应的职务名称。职务工资以职务确定。工资的前三部分按国家统一标准规定,奖励工资以个人劳绩而定。工龄和教龄工资标准统一,数量因工龄和教龄长短而异。1993年10月后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与国家机关职务级别工资制脱钩,以体现教育事业单位特点。教学人员工资由职务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等级工资为工资构成中相对固定的部分,占工资的70,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适当体现年龄差异; 津贴具有浮动工资的职能,主要体现各类人员岗位特点、工作实绩和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占工资的30。这次工资改革,具体贯彻了《纲要》的精神,落实了《教师法》中的有关规定,较之1985年的工资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简答题

4. 简述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布劳格教授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贡献。

【答案】布劳格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学教授,一也是有名的教育经济学专家。

他有很多研究成果,在较系统地总结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主要著作有《教育经济学著作选注书目》(1966), 《教育经济学选读》(I )(II )(1968,1970), 《教育经济学导论》(1970)

他的《教育经济学导论》被西方认为是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全书主要包含了人力资本的形成、教育投资、教育对经济成长的贡献、教育设计的目的、人力需求设计法、成本一效益分析:私人的计算法、成本一效益分析:社会的计算法、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应用、教育的个体分析、教育融资问题等内容。

从《教育经济学导论》中可以看出,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是以“代价—效益”分析为主线的。在“代价—效益”分析中,布劳格采用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同时也以需求、供给关系作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反刘一国家干涉,主张尽量让个人自己选择,通过市场来反映人力供需条件。他所用的“代价—效益”分析方法,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5. 分析比较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答案】国家公务员制度,西方亦称文官制度,百余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政策和制度实践,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规制。目前,已成为一种体系完备、有效运转的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我国于1993年颁布并实施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

(1)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不论是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还是西方的文官制度,录用都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这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灵魂和标志,离开这一原则,国家公务员制度就失去了科学的根基。

②对职位进行分类。为了使人事管理科学化,西方各国大都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职位分类。当前西方各发达国家对文官的职位分类一般采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形式。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是在吸收和借鉴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事分类制度。在职位设置、职位调查、职位评价、类别划分以及编制职位说明书等方面,主要采取职位分类的原则,在列等归级方面则主要采取品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③“考绩制”的广泛应用。西方各国一般都根据文官的工作能力、努力程度、工作成效来决定文官是否受到晋升、奖惩等。考绩制的广泛运用,能健全人事制度,完善行政系统,改进领导,鼓励竞争,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人才,做到知人善任,给予文官或公务员以公正的待遇; 同时考绩是衡量工作成绩的主要手段,也是作为对文官的晋升、奖惩、调转的依据。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以履行职位职责和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为主要依据,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通过考核公务员本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评定等级,给予晋升或降级。

(2)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差异之处

①两者的根本性质、作用和宗旨不同。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这一制度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工具。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是资本主义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重要的上层建筑,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②建立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社会背景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是在一派多党或一党多派相互竞争、轮流执政的条件下,为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政局的稳定性而建立的。把官吏分成与政党共进退掌握决策大权的政务官和不与政党共进退,专门处理日常政务的事务官。这种划分是为了避免政党政治中产生的政党分赃制所造成的同期性震荡,把政治与行政相对分离。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前提下,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思想指导下,逐步总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并吸收了国外人事管理的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形成的。

③两者对公务员范围的划分不同。在我国,行政部门虽然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之分,但有“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之别,他们都是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而西方的文官特指“事务官”,而不包括“政务官”。

④两者活动的基本原则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实行所谓“两官分途”,政务官与事务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相互之间不能互相转任,政务官主要由与国家有关的政治制度来管理,事务官主要由公务员制度来管理。同时,西方的文官必须烙守“政治中立”的原则。而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政治协商合作制,因此既无产生公务员烙守“政治中立”的政治基础,更无需用“政治中立”来点缀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⑤我国政务类公务员的产生和任期制的性质同西方国家的政务官不同。我国政务类的公务员与西方国家的政务官一般都是由选举产生或由代议机关选任,他们的任职都要以其政见获得执政党或代议机关的支持为条件,但我国更明确和突出了执政党对政务类公务员的管理作用。虽然我国政务类公务员与西方国家的政务官都实行任期制,但西方国家政务官的任期是与所属的执政期密切相关的。西方国家政务官的进退,一般意味着党派轮流执政; 而我国政务类公务员的进退,取决于本人的德才条件或身体状况、年龄原因或工作需要,表明我国己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了干部任期制。

6. 贯彻执行教育政策应做到哪几个结合?

【答案】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在贯彻教育政策的时候,要牢牢把握其基本精神。与此同时,要依据实际情祝,在不离开政策原则性的前提下,灵活地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的原则性都能落到实处。

(2)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群众是贯彻执行政策的主要实践者,要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让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才能提高群众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所以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不但要有领导机关的积极性,还必须把它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执行与创新相结合

任何政策的制定,既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干部群众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以,贯彻执行教育政策绝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而要强调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只有在执行中创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