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保险公司

【答案】指办理保险业务,在风险发生时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给予赔偿或支付的金融中介机构。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 资金运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应付赔偿所需。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证券、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保单贷款等。保险公司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法定保险公司和自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公营保险公司与私营保险公司以及公私共营保险公司、原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是除银行外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存款保险制度

【答案】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根据存款额的大小按一定保险费率投保的制度。这一制度指定了一个统一的保险机构,要求经办存款的机构都缴纳保险费给该保险机构。当投保存款机构流动性不足,不能支付存款人提现需要时,该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存款保险制度发起力一式或组织形式主要有政府设立、政府当局与银行业联合组成、银行业自己组织月种形式,对保护存款人利益和金融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3. 通货膨胀缺口

【答案】通货膨胀缺口指实际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朴纤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即社会怠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己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将面临物价普遍上涨的压力,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收入水平上达到均衡。

4. 基本性失衡(Basic Disequilibrium)

【答案】基本性失衡是指由国际收支基本差额引起的失衡。基本差额指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及金融项日两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出现的差额。经常项日和长期资本流动主要受该国生产率的长期变化、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消费者偏好及预期资本利润率等基本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基本差额一般可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长期趋势。正因为如此,基本性失衡通常作为衡量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平衡与否的指标。如果一国出现基本性失衡,往往意味着该国国际收支的长期性失衡。当基本差额不为零时,即发生了基本性失衡。当一国出现基本性失衡即长期性国际收支失衡后,政府就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调节政策予以纠正。

5.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in dex, CPI )

,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答案】消费价格指数(CPI )

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消费价格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二、选择题

6.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主要有( )。

A. 利率机制

B. 央行的干预和调控

C. 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 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E. 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答案】ABCDE

【解析】利率是货币均衡实现的基本手段。除了利率机制发挥作用以外,其影响因素还包括:①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和有效调控; ②国家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 ③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 ④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7. 一国是否有能力实行本币的自由兑换,这取决于( )。

A 是否具有稳定对外经济的强大实力

B. 是否有强大的GDP 生产能力

C. 取决于其稳定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能力

D. 是否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答案】ACD

【解析】一国是否有能力实行本币的自由兑换,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稳定对外经济的强大实力,具体而言,取决于其稳定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能力以及是否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8. 流动性陷阱是指( )。

A. 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无论如何增加,人们都不会选择持有货币

B. 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无论如何降低,人们都愿意持有货币

C. 由于交易动机存在,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人们都会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D. 由于预防动机的存在,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人们都会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答案】B

【解析】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即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9. 以下有关信用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B.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双方面运动

C. 贷出方为债权人,借入方为债务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

D. 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

【答案】B

10.实行专业化银行制的商业银行具有的特点是( )。

A. 经营长期信用业务与证券投资业务

B. 只经营吸收存款和发放短期工商贷款业务

C. 经营一部分工商贷款业务与保险业务

D. 与信托业、证券业综合经营

【答案】B

【解析】商业银行实行专业化银行制,只能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即吸收存款和发放短期工商贷款(包括贴现商业票据)等业务,其余的长期信用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信托业务、保险业务等则由专业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经营。

三、简答题

11.简述货币乘数与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存款扩张倍数又称存款乘数,是指总存款(或银行资产总额)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

(2)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相同点为:二者都是用以阐明现代信用货币具有扩张性的特点。

(3)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两点:一是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分子分母构成不同,货币乘数是以货币供应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 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以总存款为分子、以原始存款为分母的比值。二是分析的角度和着力说明的问题不同,货币乘数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宏观分析,关注的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微观分析,主要揭示了银行体系是如何通过吸收原始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转账结算等信用活动创造出数倍存款货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