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紫禁城以( )为主色。
A. 黄色和绿色
B. 黄色和红色
C. 红色和蓝色
D. 红色和绿色
【答案】B
【解析】明清故宫、太庙及其他皇家建筑,一律取黄色屋顶,红色也是显贵标志。
2.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出自( )。
A. 《庄子》
B. 《孟子》
C. 《孙子》
D. 《老子》
【答案】D
【解析】老子哲学中有许多极其宝贵的精华,这就是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的自身都包含着他物,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有的甚至相反相成,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物极必反,互相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 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是( )时期修建的大运河。
A. 隋炀帝
B. 秦始皇
C. 武则天
D. 唐太宗
【答案】A
【解析】“大运河”由隋炀帝于大业兀年开始修建,至大业六年完成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从荣阳过黄河,经临清直达北京; 南面则向东开掘,到淮阴后折而向南,由扬州过长江,从江南的镇江经苏州到达杭州终点,全长二千四百余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
4. “四库全书”中的“四库”指( )。
A. 经、史、子、集
B. 四个藏书地
C. 编修四库全书时的四个地方
D. 清代宫廷图书馆
【答案】A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附佛、道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从此有了“四部”之称。《四库全书》就是按四部分类法编选的,所以名日“四库”。
5.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蒙占族
B. 藏族
C. 回族
D. 壮族
【答案】D
【解析】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故正确答案为D
6. 图画文字产生后开始出现(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端。
A. 楔形文字
B. 象形文字
C. 胖尼基字母
D. 拼音字母
【答案】B
【解析】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龟纹鸟迹之象”是指象形符号,“博采众美”是指图形之美。也就是说汉字的起源,最早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
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 )。
A. 《论语》
B. 《孟了》
C. 《大学》
D. 《中庸》
【答案】C
【解析】孔子说,爱人要推己及人,就是从爱自己,到爱父母兄弟,爱妻子朋友,再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即由小到大,由内及外,即《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8. 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 )。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重阳节
【答案】D
【解析】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野外登高赏景,有的地方还要出门去探望嫁出去的女儿。一旦登高望远,不免感怀思亲,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英少一人。”
9. 藏传佛教格鲁派又被称为( )。
A. 红教
B. 黄教
C. 白教
D. 花教
【答案】B
【解析】格鲁派,西藏地区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也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因该派僧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创始人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
10.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以“苏州四大名园”最富盛名,包括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和( )。
A. 个园
B. 留园
C. 何园
D. 寄畅园
【答案】B
【解析】苏州至清末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二百多座,因而被称为“园林之城”。其中以“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最负盛名,合称“苏州四大名园”。
11.明代最大的类书是( )。
A. 《太平御览》
B. 《册府元龟》
C. 《永乐大典》
D. 《古今图书集成》
【答案】C
【解析】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就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参加工作的人员达2169人,前后用了五年时间,由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全书总计2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