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非正式评价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2. 模糊综合评价
【答案】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u ),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v ),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称为模糊矩阵合成),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
3. 利益落实
【答案】利益落实是指在分配利益时,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其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4. 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
【答案】(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
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2)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
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不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5.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6.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答案】自下而上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 其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这一途径以韦瑟利和利普斯基的《基层官僚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缺乏一个统一的模式,其中有对照意义的是这样两个分支流派:一是以爱尔莫尔为代表的,在政府组织内部,从“草根”(基层)角度来探索政策执行的效率问题,学术界称之为“基层官员的权力观”; 另一分支以约恩和波特为代表,彻底抛弃了传统官僚科层组织的执行观,从多元行动者的互动角度来研究政策的执行过程,学术界称之为“执行结构研究”。
7. 战略管理
【答案】战略管理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的艺术或科学。战略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关注全局而非局部,关注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的利益。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即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又关注经验、判断、感觉和直觉对于制定政策的作用。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组织应该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以便作出必要的调整。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主要表现为:向前看,寻找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从他人的或外在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
8.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卡·德罗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发表了被称为政策科学三部曲的著作,分析了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局限性,提出的理论与观点成为政策科学的基本范式。其中,政策科学“三部曲”是指叶海卡·德罗尔从1968年至1971年间发表的三部政策科学著作,具体为:《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
二、简答题
9. 简述领导的影响方式。
【答案】领导的影响方式包括以下方面:
(1)合法的要求
合法的要求是组织内常见的影响方式,当组织成员体认到影响者有“权”要求而服从这一要求时,这种影响方式便会出现,要求的合法性基于:领导者的正式权威,传统,群体规范。服从的动机可能是已经内化的对权威人士服从的信念,或是其他如合作、礼貌、尊重传统、忠于组织等内化的价值。
(2)制约的服从
领导者明示或暗示某人如改变行为将获得有形的结果时,制约服从便产生了。制约的服从包括领导者操纵奖酬来实现,故称之为奖酬权。当对象依赖影响者获得某一重要奖酬时,制约服从便会产生。
(3)强迫
影响者在对象不服从时,威胁要对他不利,而且当影响者的威胁很可信,也就是被认为有能力且将要引发不良后果时,服从便会产生。
(4)理性的说服
领导者用理性说服的方式,使对象相信他建议的行为,是对象满足需要或达成目标的最好方式和方法。影响若要成功,必须了解对象的需要、目标和对情景的认识; 领导者必须精于逻辑推论,及显示可信的证据。
(5)理性的信任
领导者运用理性的说服时,必须用逻辑推论和举出能支持他所建议的行为的好处。但在理性的信任下,影响者的建议本身即足以引发对象的服从,而不需任何解释。与理性说服一样,影响者并不控制对象所渴望的结果,仅只是具有达成该结果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