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814社会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814社会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814社会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1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814社会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4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814社会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33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814社会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46

一、名词解释

1. 法理型统治

【答案】韦伯认为,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下列基础上的,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因此,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 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 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 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 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这种法理型统治可以采取各种极不相同的形式,而科层制则是其中最纯粹的形式。

2. 社会资本

【答案】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拥有的资源。社会资本既取决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网络中各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经济的、文化的与符号的)的容量。

3.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4. 差序格局

【答案】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差序格局”深刻地概括了传统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极宫学术活力,因此引发了当代社会学家们的热烈讨论。

5.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知识”

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6. 越轨行为

【答案】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7. 理性命题(霍曼斯)

【答案】理性命题是霍曼斯在其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中提出的一项命题,是指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一也增大的行为。理性命题既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又是对它们的限定。它力图指出:人是一个会合理盘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得到。如果报酬的价值很高,但可能性很小,那么行动者采取这一行动的可能性不会大。过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明:行动一价值(可能性)。

8.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二、简答题

9. 怎样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价?

【答案】评价社会运行状态要遵循三大原则: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衡量社会运行与发展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片面的角度出发,而是必须用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标准来评价,这个标准应包括社会的各个基本方面。综合性原则的运用有两条基本途径:

①理论综合研究。其一般过程是,首先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大量实际材料,然后通过分析材料说明其内在的联系,并由其中找出最重要的联系,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②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模型的综合研究。这类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社会现象虽然复杂,但总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而加以计量。计量化的社会现象具有准确、严格、客观性强和容易比较的特点。

(2)协调性原则

社会运行的协调性即社会多种要素、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状况,包括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三个方面。

①结构性协调是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与排列和严密的组织性。

②功能性协调

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功能上的协调有两种情况: a. 在结构协调基础上的功能协调,这时,功能上的协调有牢固、可靠的基础,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协调。

b. 结构不协调,但由于人们主观上的努力,在结构发挥的作用上做了尽可能的调整,功能上实现了暂时的协调。

(3)满足需要的原则

需要是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于维持和发展其自身活动的条件的各种要求的总和。满足需要的程度是指个人、社会集团与社会实现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达到的水平或状态,是一个具有一定确定性的、可以量度的范畴。

10.社会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案】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1)规范

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规范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它指个人或团体应如何思考、感觉与信仰,在各种情况与关系当中应如何行动。规范的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2)地位

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在现代社会,人际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地位之间的互动。社会组织的互动也是经由地位而建立的,社会中到处都充满着这种组织性的互动。

(3)角色

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无角色的地位,也不存在无地位的角色,角色表现地位,地位规定角色的范围。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而地位则是角色的静态描述。社会组织就是由一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角色构成的。

(4)权威

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它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它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制。组织权威一般有两种特征:①权威是社会组织的特性; ②权威依附于职位。组织由其构成要素而形成一个社会活动系统,这一系统的运转依赖于一整套规则,个人只能遵守这些规则,才能进入组织,并参与其活动。

11.导致社会设置功能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设置被人们称为设置安排,它规定人们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