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6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29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44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57

一、名词解释

1. 胡蓝之狱

【答案】胡蓝之狱是指明初胡惟庸案与蓝玉案的合称。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逆罪将丞相胡惟庸处死。十年后,他又颁布《昭

,受此案牵连者达三万余人。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示奸党录》

,凉国公因谋反罪被诛杀,朱元璋颁布《逆臣录》,连子孙不准设丞相。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坐者一万余人。明太祖朱元谭借此两案大开杀戒,在三年期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对明代的政治造成重大影响。

2. 禅宗

【答案】禅宗又称宗门,是指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以其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相传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至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南宗宣传顿悟,北宗宣传渐悟。南宗最为盛行,几乎取代其他各宗派,垄断了佛坛。以《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为主要教义根据,代表作为《六祖坛经》。禅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 上计

【答案】上计是战国秦汉时地方官年终向中央汇报的制度。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首长,每年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上报国君,并把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持右券,臣下持左券。到了年终,官吏必须到国君那报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或由右丞相协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上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

4. 孙思邈

【答案】孙思邈是唐朝著名医药学家。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

,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共收集了五千三百多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个药方,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思递因此被尊称为“药王”。

5. 国野制

【答案】国野制是指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产生于周初的武力征服。国是统治宗族聚居的城郭和郊区,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国人是贵族的远系旁支,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享有一定的

,权利。其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是“执干戈以卫社楼”是军队的主力。野则是被征服者散居的鄙野。

野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包括殷商等诸多古老部落的后裔,还有迁徙到内地的周边民族成员、流亡人口等。其义务则是农业生产,他们是井田制下的劳动者,以助耕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负担劳役地租。国与野的对立,是西周时期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一个特点。

6. 党锢之祸

【答案】党锢之祸是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桓帝时,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之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严重损害了东汉王朝的根基,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火亡埋下伏笔。

7. 刘晏理财

【答案】刘晏理财是指唐肃宗、代宗之时刘晏采取的财政改革措施。上元元年,刘晏出任盐铁使,先后掌管全国财政近20年,对财政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它的一个鲜明宗旨是:“其理

,始终寓“廉”于理财治政之中,充分体现了廉政之道。其主要内容如下:①改革财以爱民为先”

第五琦的榷盐法,由政府在产地统购食盐,以榷价批发给商人; ②整顿槽运,改陆运为水运,以雇佣劳动替代强迫劳役; ③实行常平法,稳定各地物价。其虽然增加了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唐政府的财政危机。

8. 长平之战

【答案】长平之战是指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后耗时三年。公元前260年,秦攻韩,义与赵国争夺韩国的上党郡。秦赵两军在长平展开决战,秦将白起击破赵军主力,杀赵将赵括,大败赵军。赵军损失四十万余人,从此一蹶不振,无力再与秦国抗衡。此战后秦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其统一中国的进程。故此战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9. 旧石器时代

【答案】旧石器时代是指远古人类历史上采用打制办法制造石器的时代。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被考古学称为石器时代。同时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1万年左右。它一般又被细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10余万年; 中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至4~5万年; 晚期大约距今4~5万年至1万年。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依靠采集坚果、浆果和种子来维持生存。在此期间,人类的最大进展是在智力方面,突出表现为首次创造了艺术,并用描绘动物和狩猎场景的岩画装饰山洞。

10.投下

【答案】投下,全称“投下军州”,又作头下,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的人,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获的人口设置的贵族领地。贵族将战争中所掠或皇帝赏赐的人口自置城堡内予以管理,即为头下,又称“私城”。被俘掠的汉人和渤海人大都被安置在适宜农耕的地区,有技艺的则从事手工业。这些从事农耕的人,一方面要向头下军州的贵族缴纳实物地租,另外还须向辽政府缴纳课税,故又称为“二税户”。城市里的商税,除酒税交给政府外,其他均归头下军州的贵族所有。这里的官吏,除节度使外,都由各州的贵族委派。头下军州的户口,一面依附本主,一面依附辽政府.10世纪末以后,辽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已日益加强,以往建置的头下军州,逐渐被收归中央,由中央直接管辖。

二、简答题

11.简述两税法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答案】唐德宗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实行两税法。

(1)背景

①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大批流失,军阀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山东、河北、河南不再为朝廷所有,政府的经济实力大幅削弱,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②国家控制的土地微乎其微,指望依靠名存实亡的均田制以解决财政危机,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③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役制度的进一步混乱。

④方镇州县各自为政,巧立名目,贪官污吏中饱私囊。豪强富户百般规避,转嫁负担,贫弱百姓则旬输月送,不得休息。

以上情况表明不改变旧的赋役征收原则,仅靠加重对现存课丁的压榨来维持财政收入的办法已经走上了绝路。

(2)内容

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主要内容包括:

①统一税目,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摇以及其他一切赋敛纳入两税。

②依据土地财产划分户等,不论主客、丁中一律按户等高下征税,行商由所在地征收三十分之一。

③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

④量出以制入,以大历十四年的全国垦田数作为两税征收的基准额分摊各州。

(3)评价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

①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趋势,扩大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

②立法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不均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