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结构主义教育思潮。
【答案】(1)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结构主义教育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2)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①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依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
②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是人们赋予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结构而构造起来的模式。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归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教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该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
③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结构主义教育家从教育可以促进智慧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儿童完成“学习准备”的状态并不是随生理年龄的增长而主要是随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进展的,因此,教育不应消极地静待儿童自然成熟的到来才开始教其学习,而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儿童尽可能早地开始学习某些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了让儿童早期开始学习,需要把知识改造成为一种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思想方式相适合的形式,并通过儿童自己能触摸到的具体材料来学习;
④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3)对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评价
①优点。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把认知发展与教育统一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互相协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对现代西方课程论的影响很大。由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力图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着手寻找教育对策,因此,它成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不足。结构主义教育的某些观点具有片面性,其编制的课程与教材偏难等,也不断招致了人们的责难。
2.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案】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各以下条件:
(1)学而不厌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的是不断进步。
(2)温故知新
只能记诵的人,不足以为人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
(3)诲人不倦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诲人不倦不仅表现在毕生从事教育,还表现在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教师应高度负责,对学生充满爱心。
(4)以身作则
孔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 身教在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教师应以自己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凡提倡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做到,不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所说的和所做的一致,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5)爱护学生
孔子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他坚信仁道是正确的政治理想,应当争取实现,他把希望寄托在学生们身上。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对学生充满信心,对他们的发展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根据发展规律,认为新一代可能胜过老一代,学生可能会超过老师,学生是事业希望所在,应该加以重视和培养。
孔子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对教师的要求,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等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3. 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1)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JL 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
(2)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3)杜威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那就是引导新生一代适应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4. 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答案】墨家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世称墨子,墨家之
名从创始人而得。墨家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墨家是“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家是代表农民与小工业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
(2)墨家以教育为“兴天下利,除天下害”的手段;
(3)教育的目的,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
(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
5. 简述洛克的绅士教育论。
【答案】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注意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都上正轨了。
(1)绅士教育论的观点:
①绅士教育是指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十的事业家;
②每个绅士的身体必须适应一个事业家在对外开拓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艰苦环境,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忍耐劳苦,而学会忍耐劳苦的原则是要从小逐步养成习惯;
③道德观念来自教育私生活环境,“善行”就是能带来幸福和利益、能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德行比知识更重要;
④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
⑤具体论述了诚实、智慧、勇敢、仁爱等美德,但尤其重视“礼仪”。讲究礼仪就是整个外表和举止要优雅有礼,并视社交对象与环境灵活自如地表现自己。
(2)评价:洛克的教育思想以其世俗化、功利性为显著特点,他的思想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对英国以及西欧教育的规范化作出了贡献,但他的教育思想局限于绅士教育而缺乏民主性。
6. 简述美国《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内容。
【答案】(1)背景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又掀起了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运动是以1983
年4月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的著名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开端的。
(2)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和实施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即要求中学加强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②提高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标准和要求,推行标准化测试;
③通过加强课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
④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师资就业前应达到的教育专业训练标准。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⑤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各级政府、学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