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财政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现阶段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答案】(1)现阶段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

引进外资是指利用国外资本来进行建设和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活动,是一种国际信贷关系。现阶段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类:

①外国贷款。其中又分为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国际债券。这类外资,构成我力的外债,要用外汇或出口产品偿还本金和利息。

②外商的直接投资,如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合作开发资源等。我方对这些外来投资一般不承担偿还义务,而是由参加合营的双方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或外资自己负盈亏、担风险。这种外资不构成对外债务。此外,我国利用外资还采用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国际租赁等形式。

(2)现阶段我国引进外资应当注意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引进外资对加速技术进步和推动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外资的引进也要付出代价。因此,在引进外资时必须审时度势,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着重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①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条件,不接受有任何侵害本国权益的条款。

②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外资的总量,要受到各种经济条件的制约,要承担还本付息和支付利润的义务,所以必须考虑到偿还能力,严格控制举债,以避免债务危机。

③保证重点,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利用外资要根据偿还能力和国内资本、物资配套能力,协调好各力-面的关系,加强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保持适当的规模和结构,保证正确的使用方向和重点,大力提高外资使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④改进投资环境,确保双方的经济权益。

2. 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要求。

【答案】(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消费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的增长速度不仅取决于生产的增长速度,还取决于人口规模、就业面、职工收入增长速度、消费品价格等因素。人口规模、就业面和职工收入增长速度等因素通过影响人均收入水平影响人均消费支出,消费品价格则影响一定消费支出的实际消费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角度来看: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消费不仅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条件,还直接成为社会再生产的根本目的,满足劳动者的消费需要真正成为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劳动者的消费需要可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得到满足,其消费水平也将随着生产发展而不断提高。

消费的增长有两方面表现:

一是消费水平的提高。其价值形态的衡量指标主要是城乡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水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其实物形态的衡量指标主要是每人每年基本消费品的数量、人均住房面积、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等等。二是消费结构的优化。其衡量指标有:吃穿住用等各类消费的比重,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的比重,商品性消费和自给性消费的比重,等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达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进步、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这将必然会使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和精神消费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而且小康社会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在总消费重的比重将会增大,而生存性消费比重减少,这样会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使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协调。 一般说来,消费作为生产的目标和动力,一定程度的适当超前消费,对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对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带动作用,刺激消费也就是刺激生产。我国前一个时期出现的消费需求疲软,使生产得不到应有的刺激而处于停滞状态,从反面说明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但是,消费毕竟要受制于生产,消费的过于超前,以及由此带动的消费需求膨胀又会牵动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在生产处于低水平的条件下,生产的发展、结构的调整要受资金、技术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跟上过于超前的消费突变性进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刺激消费带动生产的过程。它一方面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伴随着人们对高档次物质消费品和精神消费品的需求的扩大,而需求的扩大将拉动生产这些产品部门的生产的扩大,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应该协调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使消费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这样,在科学消费观指导下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就会相互促进,从而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更加协调。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①一方面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人们消费水平,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长,而且要提倡艰苦奋斗。

向小康消费阶段过渡的进程不仅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的制约。由这两个制约条件和小康目标的要求决定,在现阶段我国不仅要继续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还要提倡艰苦奋斗,不能盲日仿效高收入国家的高额消费,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资金,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

②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遏制消费的大起大落。

消费需求由膨胀跌入疲软的波动是生产与消费平衡的规律强制起作用的结果,由此出现的生产与消费的平衡伴有社会产品的浪费和生产力的破坏。由消费需求的膨胀造成的产业结构失衡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阻力,消费需求膨胀以后出现的消费需求疲软又使生产得不到刺激而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因此,遏制消费大起大落的波动,促使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是推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消费过度超前不仅会影响积累的增长,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超前消费最终也将因为缺乏足够消费品的供给而不能持久。同时,脱离生产发展的可能,竞相追求超前消费,会影响社会风气,滋长奢靡之风,小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不仅要经济增长更要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日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环境、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也有助于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 什么是价值与交换价值? 其相互关系如何?

【答案】(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含义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不同的交换对象有不同的交换价值,并且会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们可以互相比较,按照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当这种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小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这是贯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