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716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职能扩张

【答案】行政职能扩张是指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即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过产业革命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为适应这种变化,小断扩大对内对外职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殖民地瓦解,国内社会矛后激化的困境,对政府提出犷超越传统的新要求,政府中的行政权力因此不断膨胀。以美国为代表,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分立的国家体系不再均衡,同时,行政系统逐渐具有了类似立法和司法裁判的行政立法权和行政裁判权。这种现象就是行政职能扩张。行政权力体系与其他权力体系相比较,更多的直接介入到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之中,成为国家中最为活跃、最强有力的一个力量,这样一种国家现象被学者称为行政国家。

2. 行政道德

【答案】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

3. 公共危机的五阶段模型

【答案】米特罗夫(Mitroff )提出五阶段模型,将危机管理分为五个阶段:①信号侦测阶段(SignalDetection )即识别新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并采取预防措施; ②准备和预防阶段(Preparatidla&Prevention,组织成员搜索已知危机风险因素尽力减少潜在损害; ③损失控制阶段(DamageContainment )即危机发生阶段,组织成员尽力使其不影响组织运作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环境; ④恢复阶段(Recovery ),尽可能快地让组织运作正常:⑤学习阶段(Learning ,即组织成员回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整理使之成为今后的运作基础。

4. 岗位责任制

【答案】岗位责任制是明确规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及其责任并予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有时间性的要规定完成的时限,切忌笼统。要尽可能地定出量化目标和要求,以便考核。与此同时,要制定奖惩办法,依在岗情况,及时给予适当奖罚。它办公室内部明确职责、分工,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制度。

5. 行政复议

【答案】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

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国家十分重视行政复议,专门制定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

6. 预算编制、预算审批

【答案】预算编制是预算过程的第一步,是指各部门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收入和支出测算,编制本部门预算,再由财政部门汇总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过程。预算审批是指同级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赋予其合法性的过程。我国预算编制审批必须遵循“两上两下”的程序和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的预算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每部分支出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采用定额管理; 项目支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用于年度支出的计划。

二、简答题

7. 简述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新古典组织理论义称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其中,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必须注重组织成员行为、动机的研究,用民主方式进行管理,激励成员的积极性; 组织平衡理论则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认为组织是人群间互相影响关系所组成的系统,组织只有在确保成员贡献与满足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抵消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而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组织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做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是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它们都是从被管理者的内在思想、感情因素出发去研究提高效率的方法。其包括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人性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对不同的人性怎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一些学者提出的关于人性的几种假设: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2)激励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研究怎样从人的各种需要和动机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3)群体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满足研究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因素,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进一步影响到效率的提高。

(4)领导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各种领导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管理方格理论。

8. 简述预算编制方法

【答案】预算编制过程即资金分配过程,在过去形成了多种资金分配模式和预算编制模式。目前我国预算编制方法是部门预算法。部门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每部分支出采用不同的方法编制。具体的编制方法有:

(1)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管理

①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合为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即:

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一定额x 定员

②目前地方政府确定定额标准的依据:

a. 部门的职能和工作量。财政部门根据其职能将各部门分成若干档次,不同档次适用不同标准。

b. 财力是制定定额标准必须考虑的。在实际中,受财力限制,常常是不能完全按部门实际需要来核定定额标准的。

c. 往年支出标准。这些通常成为确定定额的依据,成为确定基本支出的基数。

d. 其他地区标准。各地通常根据本地财力、生活水平以及历史数据,确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标准。

③定额编制的特点

定员定额的编制方法使得人员和公用经费预算比较固定,弹性较小。

a. 人员经费除调资影响,通常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财政部门通常是按实批复。

b. 对公用经费来讲,由于部门支出总额限制,定额标准通常变化小大,年度间只做微调,实际上仍是基数加增长的渐进模式,而不是根据每年工作量重新测算。

④定额编制的难点定额标准的核算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把预算和部门实物资产直接挂钩。日常办公经费中的大部分是和部门的实物资产相关的,因而,为了科学合理地核定定额标准,实物资产的费用定额标准是一项关键的内容。

(2)项目支出

①项目支出概述

项目支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用于年度支出计划。

中央部门的项目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类。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包括如下基本原则:综合预算的原则; 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 追踪问效的原则。

项目的申报、审核和批复是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环节,也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央部门预算中项目预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