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819语言学概论(韩国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舌尖音

【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 、c 、s ,舌尖中音有d 、t 、n 、l ,舌尖后音有zh 、ch 、sh 、r 。

2.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

二、填空题

3. 大小属于______语义场,死活属于______,春夏秋冬属于______,桌子椅子属于______。

【答案】极性反义; 互补反义义场; 顺序义场; 类属义场

【解析】语义场是指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大一一小”属于极性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 ,就否定B ,肯定B 就否定A ,但否定A 不一定就是肯定B ,否定B 也不一定就肯定A ,因为还有C 、D 、E 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生一一死”属于互补反义义场,处于这种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 必否定B ,肯定B 必否定A :同时,否定A ,就必肯定B ,否定B ,必肯定A 。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 非B 的第三者存在。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像“春一一夏一一秋一一冬”。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如“桌子一一椅子”同属家具类。

4. 从语义指向的角度看, “砍疼了”语义指向______或______; “砍坏了”语义指向______或______。

【答案】受事; 施事(或施事的隶属部分); 受事; 工具

【解析】语义指向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用于分析句子成分语义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工具,对于分化歧义、从深层次理解句子成分的语义关系有重要作用。“砍疼了”“砍坏了”都是潜在的歧义结构,“砍疼了”中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脚砍疼了”; 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砍坏了”中补语“坏”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别把桌子砍坏了”; 有时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把刀砍坏了”。

5. “木耳”的“耳”指“形状像耳朵的东西”,这是通过的______引申方式产生的新义项; “绝笔”中的“笔”是指“用笔写的作品”,这个义项是通过______的引申方一式产生的。

【答案】隐喻; 转喻

【解析】从认知模式的角度看,词义的转移、新义项的产生,都是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方式引申而来的。“隐喻”着眼于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转喻”着眼于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

6.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诞生了二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中国现代语法》; 《中国语法理论》; 《中国文法要略》

【解析】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产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分别是王力

先生的代语法》(1943). 《中国语法理论》(1944)和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

7. “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答案】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三、简答题

8. 换喻有几种类型? 请举例说明。

【答案】(1)换喻的类型

换喻主要是按照事物间的相关联系而形成的词义的演变,其常见的类型主要有:

①材料一物品。例如,英语的“pen ”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占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 ”增加了“笔”的意思。

②产品一地名。"china ”是“瓷器”的意思,由于古代中国的瓷器在外享誉盛名,因而后来用“China ”指中国。

③地名一部门代称。例如,中南海原是地名,后来由于国务院在此办公,则中南海就成为了国务院的部门代称。如“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等说法。

④部分一整体。例如,汉语中“口舌”是人体的器官,但后来抓俘虏也叫“捉舌头”。

⑤材料一产品。英语的glass (玻璃)可指“玻璃杯”,这是用制造的材料来指所制造的产品。

⑥地名一产品。汉语中的“茅台(酒)”因产地而得名。

9. “烫手山芋”(hot potato)是借词吗? 为什么?

【答案】借词也称外来词,它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如果两个社会的接触程度不深,即地域上不相邻且只有一般性的物质交换或文化交流,例如像我国汉代同西域的接触或现代与西方的英、法、德、荷兰各国的接触这一类的情况,则借词在语音、语义、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

山芋,虽然是借词,但是,“烫手山芋”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已经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不再是借词。山芋煮熟后肉质比较松软,热山芋容易把人烫伤。因此,“烫手山芋”在中国文化中作为歇后语、俗语,指棘手的问题。可用来比喻要解决的事情很棘手,但是解决之后又得

到好处,多指要凭真才实学才能胜任时刻要冒风险的工作,或达到一个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体。

因此,“烫手山芋”不是借词。

10.举例说明造成汉语句子歧义的原因。

【答案】歧义是由一个句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所形成的。歧义产生的原因从大方面讲可归为两类: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境歧义。

(1)口头歧义主要指同音造成的歧义。例如,

(2)书面歧义分为:

①词汇方面造成的歧义

a. 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我说不好(bu/bu轻声与否)。

b. 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

c. 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大门没有锁(锁:n/锁:v )。

②语法方面造成的歧义

a. 词和短语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他要炒鸡蛋(炒鸡蛋为名词/炒鸡蛋为动宾短语)。

b.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进口彩电(动宾/偏正)

c.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新(定)职工宿舍(中)/新职工〔定)宿舍(中)。 ③语义方面造成的歧义

a.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连厂长都不认识(厂长可为施事,也可为受事)。

b. 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老王有个女儿很骄傲(骄傲可指向老王,也可指向女)。 ④语境不同造成的歧义

指代不明、省略不明、范围不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歧义等。

11.请说明词义与概念的区别。

【答案】(1)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考试(期中/期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