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答案】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从IS-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1)IS 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如图(a )和〔b )所示,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反之,IS 曲线越平坦,则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图 IS 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2)LM 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如图所示,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 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同。LM 曲线的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图 LM 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2. 简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经济学含义。

【答案】(1)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经济含义是:考虑了可以衡量的增长决定因素后余下的产出增长率,是不能用投入变动解释的产出增长率,是作为一个余量计算出来的。

(2)假定包括技术变动影响的生产函数为

提高。考虑到技术变动时,计算经济增长的等式为:

经济产出增长=资本的贡献+劳动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由于许多原因而变动。最常见的原因是:有关生产的知识增加,而且索洛余量即也常常被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但其他因素,如教育和政府管制也会影响全要素生产,在这里,A 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现期技术水平的衡量指标。现在产出增加不仅是由干资本和劳动的增加,而且还由干全要素生产率的率,比如,由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工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出增加,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再如,如果政府要求企业增加减少污染或提高工人安全程度的资本支出,则资本存量增加,但总产出不变,这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包括了会改变可衡量的投入和可衡量的产出之间关系的任何因素。

3. 资本完全流动的含义是什么? 在小国和大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完全资本流动是指一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这意味着,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想借入或借出多少就可以借入或借出多少。

(2)①在小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

小国模型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在小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必定等于世界利率,即等于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在小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如果小国的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

将会出现国际资本流入的现象,国际资本流入将使资本供给增加,在资本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利率水平将下降直到与国际利率水平相等; 反之则会出现小国国内资本外流的现象,使国内利率水平上升。

②在大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

大国模型中的“大国”是指该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该国经济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对于大国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通常不由世界利率固定。其原因在于该国大到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该国给国外的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贷款的供给就越大,从而全世界的利率就越低。反之,该国从国外借贷越多,世界利率就会越高。

二、论述题

4. 从理论上论述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及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态成因。

【答案】(1)AD 曲线的形状和成因。AD 曲线表示的是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它可以由IS-LM 模型中的均衡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导出,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三个因素。

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裕,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更大。相反,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得相对贫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②利率效应。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降低实际货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左移,均衡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意味着当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人们会减少当期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也就是说,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期消费从而减少

对商品的需求量; 当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会用当前消费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③汇率效应。当一国的价格水平上升时,其他国家的产品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 而外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减少进而总需求减少。即当本国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 当本国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

从上面三个效应可以看出,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短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所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成因如下:

①性工资理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缓慢。换句话说,工资在短期中是“茹性的”。因为名义工资是基于预期的物价确定的,并且当实际物价水平结果小同于预期水平时,名义工资并不会立即对此作出反应。工资的这种茹性激励了企业在实际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少的产量,而在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多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