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36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验之塔理论
【答案】“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有: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2. 学习资源
【答案】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3. 信息推送技术
【答案】所谓“推送((Push )”,就是用户在初次使用时设定自己所需的信息频道,此后定制信息将通过Web 自动传输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提出请求。此过程相对以往通过“拉取(Pull )”方式来获取信息具有很多优点。通过信息推送技术,我们能够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优质实用的教育信息。
4. 教学目标
【答案】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5. 系统科学
【答案】系统科学(系统理论)是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的一门科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向社会科学广泛转移。人们将系统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探讨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形成了系统哲学。
6. 教育传播
【答案】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7. 学习环境
【答案】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
8. 教学设计
【答案】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己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二、简答题
9. 你认为应当怎么做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整合? 深、浅层次整合的主要区别又在哪里?
【答案】(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然是变革,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2)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来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变革教学结构,建构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要运用“教学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相关的教学模式来实现。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其关键是教学设计。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最好的选择。
(4)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这是实施“整合”的先决条件。教学结构变革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而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核心内容则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通常有四种类型:多媒体素材类; 多媒体课件类; 网络课程类; 信息化学习工具类。
(5)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探索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的类型是分层次的,多种多样的。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从最高层次考虑,基于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两种,即按照所涉及教学阶段来划分的“课内整合模式”和“课外整合模式”两种。
10.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案】远程教育的发展按照使用的技术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函授式教学阶段
指利用邮政系统传递文字教学材料,学生与教师分离化,异地学习,学生以自学为主,有条件的地方配以当地教师的不定期辅导。这种方式传播手段虽然不先进,但在多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依然使用。
(2)视听媒体阶段
指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播送制作好的视听教育节目,学习者在异地实时接收节目。这种教学模式普及面广,凡普及广播、电视的地方均可采用,且学习者的费用低。缺点是交互性差,学习者不能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此外视听媒体教学材料的制作成本较高。
(3)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指利用卫星电视、电信和计算机三大网络资源开展的远程教育,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的。优点是具有交互性,真正实现超越时空,教学资源丰富,开放灵活,以学生为主。但这类远程教育形式需要较高水平的硬件环境。
a. 网络教学的支持工具,更需要网络教学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具体的课程开发方法的指导实施。这种发展阶段的划分,较明确地把网络教学定位为使用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卫星网络新技术为基础的最新一代的远程教学形式,但不是新一代远程教育的全部。任何一种新的一代远程教学都不能排斥上几代使用的技术手段和形式,而是将各种手段、各种形式结合使用。
b. 印刷媒体是远程教育中最早采用的媒体形式而且至今还在继续发挥作用,许多年来,各地的人们通过邮政系统邮寄的印刷媒体和信件参与远程指导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阅读印刷材料、做作业以及接受远程教师的反馈和指导。
目前各种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远程传播系统经常综合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而不是单纯的一种媒体形式,教学信息的传送常常采用广播电视、有线电缆、卫星电视、印刷媒体、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形式传播,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也会通过邮件、电话、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远程教学的发展,可以在地点分离的情况下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声音和视觉图像的教学信息,可以提供迅速而丰富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无论在正规教育(如中学、小学、高校等)还是在非正规教育领域(如公司、企业、政府部门的员工在职培训),远程教育都占有一席之地。
1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答案】(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①多媒体的含义,原本是指为教学和传递信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媒体系统,或者是利用计算机控制多种媒体的展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