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东住院医师临床肿瘤科Ⅰ阶段题库>肿瘤科专业理论题库

问题:

[单选] 膀胱内药物灌注,目前认为效果最好的是()。

A . 塞替派
B . 丝裂霉素
C . 阿霉素
D . 卡介苗
E . 羟喜树碱

女性,62岁。外伤后左侧突眼。MRI显示如下图。 需与该病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 A.Tolosa-Hunt综合征。 B.海绵窦神经鞘瘤。 C.海绵窦脑膜瘤。 D.海绵窦动脉瘤。 E.海绵窦AVM。 F.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女,16岁,学生,左胸背部疼痛1个月后出现左下肢无力并加重4天来门诊。查体:左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Babinski征(+),右下肢肌力4级,反射正常。肋缘以下双侧痛觉和触觉减退,胸中段脊柱有压痛。脑脊液:初压1.6kPa(160mmH2O),颈部加压后升至1.9kPa(190mmH2O)。细胞2×109/L,蛋白1.2g/L(120mg/dl),糖2.8mmol/L(55mg/dl),氯化物120mmol/L(700mg/dl)。下述检查中首先应考虑的是() 脊柱X线片。 脊柱MRI。 脊柱CT。 脊髓碘油造影。 脊髓血管造影。 关于鼠疫,叙述错误的有() 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鼠疫杆菌对青霉素很敏感。 鼠疫杆菌耐热又耐寒,在-30℃低温下能存活。 鼠疫不存在隐性感染及带菌现象,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不能作为传染源传播鼠疫。 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与传染源接触的机会。 致膀胱肿瘤的危险因素是()。 吸烟。 膀胱慢性感染。 长期接触联苯胺。 上述都是。 上述都不是。 患者男性,48岁,反复发作性喘憋8年,加重1周,夜间不能平卧。入院后查体:双肺散在哮鸣音,呼吸30次/分。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入院后给予氨茶碱和沙丁胺醇等治疗。关于沙丁胺醇的平喘作用原理,下列错误的是() A.主要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 阻止cAMP演变成5-AMP。 激活腺苷环化酶。 与氨茶碱合用有协同作用。 使细胞内游离钙减少。 膀胱内药物灌注,目前认为效果最好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