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714艺术原理与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雕漆

【答案】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漆器新产品,它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做法现在通称剔红。

2. 波臣派

【答案】波臣派是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而得名。曾鲸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然后施墨色染出结构凹凸,再赋色彩。其画法吸收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糯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故而文质相兼,独具特色。当时追随者甚众,形成了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3. 月份牌

【答案】月份牌是一种集圆,它是融合中国传统工笔人物与西方擦笔水彩技法的新圈种。它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上海,盛行于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是月份牌广告的鼎盛时期。因其画面中除了人像插画、广告商品、公司名称外,还附有全年的月份年历,故被称为“月份牌广告”,或简称为“月份牌”。

4. 山水画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5. 青绿山水

【答案】青绿山水,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皱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 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多以线勾勒山水树石形状,以石青、石绿填色,其画法工致、赋色浓丽,画面金碧辉煌,有装饰意趣,反映出浓厚的宫廷与贵族审美气息,表现出宫廷山水古雅秀丽之美和灿烂辉煌之境。从而形成与水墨山水完全迥异的山水画风格。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现存青绿山水作品大都是古代服务于宫廷或宫廷画院的画

家所作。代表画家有展子虔、李思训等。

6. 松江派

【答案】松江派又名“华亭派”,是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以董其昌为代表。其支派有三: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派”、以沈士冲为代表的称“百间派”和以顾正谊为代表的“华亭派”。他们都是当时的松江府人,风格互有影响,其画风逸润苍郁,骨格灵秀。

7. 翰林图画院

【答案】翰林图画院是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招、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画学以培养宫廷绘画人材,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各,规模最为兴盛。

8. 南北宗论

【答案】南北宗论是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职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9.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艺术家,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别度为僧,号弘一法师。李叔同早年的书法由篆入隶,致力于魏碑,颇得《张猛龙》、《始平公造像》体势,体健潇洒,才情毕现。出家后阪依行书,字取长势间架单纯,线条稚拙藏锋,风格平淡、恬静、冲逸,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晚年之作愈加笔笔气舒,笔笔锋藏,笔笔神敛,具有敛神藏锋,定慧于心的气韵。音乐作品有《送别歌》、画作有《自画像》。其清净无为的艺术格调恐后人难以企及。

10.“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答案】五代、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即南唐、西蜀的徐(熙)黄(筌)异体,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黄筌所画题材多表现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以及其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 徐熙自命高雅,信笔抒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而有所创造。黄荃、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十,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不同的风格,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二、论述题

11.简述元代早期士大夫绘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答案】元代早期士大夫绘画代表艺术家有赵孟頫、钱选、李衍。

(1)赵孟頫

①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②艺术主张上提倡“古意”,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

③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

(2)钱选

①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②山水画常以他居住的浮玉山和苔溪为题材,以设色画为多,如他的《山居图卷》青绿设色,笔势细腻,方刚拙重;

③人物圆以历史题材居多,笔墨多在工整中又带有质朴和稚趣;

④花鸟画成就最高,所画花鸟用笔尽劲,细洁而光润,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

(3)李衍

①擅长画竹,深入观察,画风严谨,注重写实;

②传世作品为双钩着色的《双钩竹图》和《息斋竹谱》,后者是古代画竹的重要专著,既重写意又重法度。

12.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高峰期? 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案】(1)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

(2)每个高峰期的艺术特点

①第一个高峰期:商代晚期到西周初期

c. 数量多,仅妇好墓出于青铜器数量达六百余件。

b. 器类丰富,除铸造工具、武器外,还制作大量的青铜礼乐器,器型有鼎、鬲、簋、尊、钺、戈、矛、剑、鼓、饶、铃等; 铸造工艺精湛,流行范铸法。

c. 装饰纹样多种多样,有云雷纹、夔纹、龙纹、兽面纹、象纹、人面纹等,器物的装饰往往是多重,一般在云雷纹地纹上加浅浮雕或高浮雕。个别青铜器上出现现铭文。

d. 整体庄严肃穆、深沉凝重、神秘诡异,具有狞厉之美。

②第二个高峰期:春秋至战国时期

a. 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所垄断,形成不同的地区风格,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工艺。 b. 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夔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c. 新工艺的出现,除传统的范铸法外,还出现了合铸法、焊接法、分铸法,特别是失蜡法的出现,使得青铜器的铸造更加精致。

d. 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广泛流行。